“大報恩寺所在的古長幹裡,從1700多前開始,就是古剎雲集之地。歷代寺廟興廢無常,塔院建築早晚疊壓,已經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格局。這裡最早供奉舍利的阿育王塔,其歷史要從東吳孫權時算起。江南地區最早的佛寺——孫吳建初寺就在古長幹裡一帶誕生的……”杜全穠是研究江南佛教歷史的專家,他的論斷比較具有權威性。
現在關於大報恩寺考古發掘的事宜南靖市政府委託省文物管理局統籌協調。而省委書記羅中承也特意要求霍明鴻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的組長。
這是第五次召開各方面的專家對大報恩寺專案進行論證了。現在的關鍵問題集中在地宮。
“我認為,大報恩寺所在的位置和建初寺沒什麼關係。根據文獻記載建初寺並不在這裡,阿育王塔在越城東邊,而建初寺塔則在西北,兩寺相隔兩三里。因此,建初寺塔和長幹寺、大報恩寺,都沒什麼關係。”南靖大學文博學院的院長姜贊臣是著名的歷史學家。
他依據史料考證,最早的阿育王塔建於東漢末年,東吳時毀於孫淋執政時的滅佛之舉。西晉滅吳後,僧人在原地重建佛寺稱長幹寺,到東晉中期曾先後各造一塔,成為雙塔,仍然叫阿育王塔。梁武帝重修佛塔時曾一度叫阿育王寺。為了修塔,當時發掘了地宮,在深9尺處找到了石函,內有鐵函,函內有金棺銀槨,發現了佛舍利。梁武帝為之大喜,親自到寺裡禮拜,復建雙塔,分別埋入了雙塔地宮。
“所以,這一帶可能有四個地宮。一個是東漢末年的阿育王塔地宮,一個是這次發掘的金陵長幹寺地宮,另一個是雙寺雙塔的,再加上大報恩寺地宮。”姜贊臣的一番話可謂是語出驚人。這地方竟然有四個地宮。而現在僅僅只發現了一個。這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找到另外三個地宮,這樣地下的文物遺存才能確定下來。
第四百一十章 大報恩寺地宮
對於大報恩寺遺址範圍內有四個地宮的說法,在討論會上爭論的比較激烈。一時間也沒有一個定論。不過雷濤對於這四個地宮的說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會後,他找到了姜贊臣詢問這四個地宮的事情。
“首先就是大報恩寺的這個地宮,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帝朱棣為紀念生母,歷時19年耗資白銀數百萬兩才建成這座皇家寺廟,裡面擺放了不少寶貝:夜明珠、避水珠、避風珠、寶石珠、避塵珠各一顆;還有明雄一百斤,茶葉一石,黃金四千兩,白銀一千兩,永樂錢一千串,黃緞兩匹,佛經若干……這樣的記載與長幹寺石函裡面所藏物品的記載相比,更令人歎為觀止。”姜贊臣對於雷濤的事情從南宮策那邊聽到一些。現在雷濤找到他詢問專業問題,他自然是非常樂於給他解惑的。
根據姜贊臣的說法,這個大報恩寺的地宮,史書記載的其中所珍藏的物品和現在發掘出來的長幹寺地宮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所以可以基本判定,這個大報恩寺塔不太可能利用長幹寺塔的地宮。很可能是另址修建的。
“其實根據古建築的佈局特點,大報恩寺地宮的位置就在附近,應該不難找。這方面的問題就要請教南老了,他是這方面的專家。”姜贊臣對雷濤解釋了之後,又補充了一句。
而就在這時南宮策正好來找他。聽到這句話,南宮策笑著說道:“你不也是專家,怎麼把事情推到我頭上來了?”
“南老,術業有專攻,這古建築方面的問題,我可不敢在你面前稱專家啊!”姜贊臣雖然是文博學院的院長,但從資歷上來說,他比南宮策還要低一輩,兩人的年齡上也差了好多。
笑侃了幾句之後,南宮策對雷濤說道:“你在參加調查的時候,還記得有兩個石碑贔屓嗎?”
南宮策這麼一問,雷濤就想起了那兩個原本藏在民居之中,如今殘存在瓦礫堆裡的兩個大石龜了。
當時他見到那兩個大石龜的時候,一個就在原晨光機器廠的大門邊三藏殿後街北山門一帶。石碑周圍滿是瓦礫磚塊,底下的基座是一個沒有頭的大石龜,那頭也不知道去哪兒了,石龜的腳也殘破斷裂。好在這座明朝宣德三年御製,高約8米的御製石碑還基本完好,現在這石龜身上箍了三道鐵圈。那碑上隱隱約約能看清碑文末兩行的字跡:“鐘山巍巍,大江洋洋,聖德長存,慧化不息,億萬萬年,與天同壽。”
當時一位住在附近的80歲老奶奶對他們說,她20歲就嫁到這裡,剛來時沒幾戶人家,石碑下並無住戶,後來這裡人越住越多,石碑就慢慢地被房子包圍起來了。
另有一個沒碑身的石龜就被夾在居民家的院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