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何軍是參與了綁架佟莉雅的綁匪之一,可是這跟盧德雙的承諾無關,前者肯定會受到國家政府的處罰,後者是盧德雙的一種品德,在道德還沒有徹底淪喪的今天,大家都還是很佩服盧德雙這種一諾千金的品質。
在盧德雙沒有出面的情況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無一例外,他們這些人的討論,都會提到《解救佟小姐》這部電影,因為記者們跑去問盧德雙真相的時候,盧德雙只回答了一句,真相在《解救佟小姐》的電影裡。
這個問題,不僅外人好奇,就連盧德雙的家人也很好奇。
不過面對家人的詢問,盧德雙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了一個故事。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形容說話算數,非常講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簡單的來講,就是比喻自己說過的話,答應別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貴重,通俗一點的理解為:一個人說話要算話,不能出爾反爾。在當今的社會,無論你做人或做事,從事什麼行業,“一諾千金”,顯得尤為重要。
而這個成語典故來源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說的是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卻壓根不懼劉邦的威脅,都在暗中幫助他。
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
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裡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而盧德雙現在,就是在學季布,明知道把錢給綁匪,是一種很傻的行為,可他偏偏卻這樣做了,當然不是別人說的那樣,他錢多的沒處花,而是到了他這個地位,已經度過了財富原始累積的一個階段,擁有前世記憶的他,現在已經根本就不用再為錢財而奔波,隨便出幾個點子,提前佈局或者收購未來的大牛公司,財源還不是滾滾而來。
盧德雙之所以如此,不為其他,只為名聲而已。
因為在華夏傳統商業歷史的管理遺產中,最值得驕傲和推崇的可能要算“誠信為本”了——幾乎人人都說,華夏傳統商人跟商業組織的成功,都是來自於恪守“誠信為本”的原則。
無論是有名的晉商、徽商、寧波幫等商幫,還是傳統老字號全聚德、同仁堂、張小泉等商鋪,都異口同聲的宣稱:遵守“以義制利和誠信為本”商業原則,是其輝煌商業成就獨一無二的獨門暗器,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商業評論家們也加入到了鼓動中:財源滾滾的商業制勝之道,是來源於“誠信”的競爭能力。即使是客戶跟消費者也津津樂道的告訴我們:願意購買或消費商業產品的理由,是因為商家的“價格不二、童叟無欺”
這一切,使得我們不得不相信:華夏傳統商人跟商業組織的成功,來自於“誠信為本”的商業理念跟原則;而華夏傳統商人和商業組織的成功史,就是一部“誠信”競爭史。
然而,我們被矇蔽的好苦,因為華夏傳統“誠信為本”的商業原則,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遵守規則、公開公平”的市場信用原則,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的兩回事。
事實上,華夏傳統“誠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