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陳華遙吃驚了。
玄慈四十多歲,他師父緣根起碼五六十歲吧?而這位竟是緣根的師伯,想來也有七八十歲高齡,不禁問道:“原是虛幻禪師,失敬失敬,那你就是伏龍寺的住持?”
“非也非也,老衲三十年前已卸下住持一職,專心精研佛法。施主,老衲等了十年,你終於來了。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請隨我來。”虛幻禪師袖袍一揮,向後堂走去。
“你等了我十年?”這和尚憑空出現得莫名其妙,陳華遙一時起了好奇之心,跟在後面,追問道:“你等十年做什麼?喂喂。”
“等下施主自然知曉。”老和尚神秘兮兮的說。
穿過慧明殿後堂,後面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周圍廣植樹木,風景異常別緻。左右兩邊是一排整齊的僧舍,旁邊坐落著兩人多高的佛塔,各有幾名僧人帶著遊客模樣的人四處遊覽。
還有僧人腳上扎有綁腿,單薄的僧衣半掩半開,露出健碩胸膛,正提著兩隻木桶運水,步法飛快平穩,桶中的水一滴不見濺落,遊客紛紛拍照,興奮的說個不停。
之前陳華遙已經留意到寺院裡通有自來水管,還有水泵隱隱的震響,這些僧人仿照古時提水,想來是供遊客觀光的景點之一。畢竟現在的人處在鋼鐵水泥森林包圍中生活,麻木而虛偽,最喜歡看到古色古香的事物。
看樣子伏龍寺面積極寬,囊括整個龍脊山峰頂,前後好幾間大殿,大院、園林、僧人宿舍,攏共上百間房屋。
迎面走來幾位僧人,見了虛幻禪師均合十為禮,也不說話,臉上表情非常恭敬,虛幻一一還禮。
遠遠還能聽到圍牆外面學生們在山崖邊上高聲吵鬧,胖子叫得特別大聲,一直在問玄慈大師和哪位尼姑有過交往。
走過甬道是圓通殿,這裡場地開闊,地上列著五排已被坐得深陷進去的蒲團。僧人逐漸多了起來,約莫二十餘人在佛像前做功課,抬頭燃青燈,垂首敲木魚,睜眼燒香,閉目誦經,十分虔誠。
暮鼓晨鐘,香火繚繞,有節奏的誦經聲傳入耳朵,身邊山風吹拂,似乎遠離世間煩憂,有飄飄出塵的感覺。
第176章 天生魔相
偏離圓通殿,陳華遙跟著虛幻禪師慢吞吞輕飄飄的步伐走了十多分鐘,漸行漸遠,已經聽不到人聲了。
眼前一道圍牆,正中一個圓形拱門,上寫“藏心林園”四個大字,筆跡圓潤自如,深有禪意。
陳華遙讚道:“好書法,筆畫如意,不著半點人間煙火。”
虛幻禪師說:“這是明時靈智大師親筆題寫,國家二級保護文物。鷺鷥市委領導親自來拜訪過,囑託我們嚴加保管,其實這寺院之內哪一件不是文物呢?”
走進林園,只見四下花花草草,種植有薔薇、荼蘼、刺玫、木槿、鳳仙、雞冠、秋葵等等。
更有百合、丹桂、山茶花、菊花,不勝列舉。
此時正值菊花、桂花開放之際,那一簇簇的菊花黃白都有,燦爛如同錦屏似的。
桂樹的花朵兒星星散散,在綠葉中點綴,香氣馥郁,彷彿烈酒,沒走幾步人就要醉了。
“喲,你個老和尚不好好修佛,在這裡種植花草怡情賞樂,挺會享受的嘛。”陳華遙用力吸著鼻子,頗為羨慕地說道。
虛幻禪師說:“花草樹木皆是生命,老衲閒來無事種植花草,也有修心養性之用。”
林園內向陽處設兩扇柴門,門內一條圍滿竹林的小徑。轉過竹徑便是三間草堂。房雖草創,卻高爽寬敞,窗欞明亮。
堂中掛一幅無名小畫,設一張紅木臥榻。桌椅板凳,色色潔淨。地下打掃得纖塵不染。
陳華遙沒想到寺院裡還有這一等一的好地方,屋前修竹茂林,屋內陳設簡單自在,倒像是魏晉隱士的居所,沒有一丁點現代化的氣息,田園風光十分迷人。
虛幻禪師請他坐下,椅子是陳年楠木所制,扶手處光滑油亮,顯然經歷了不少年月。
陳華遙拍拍扶手說:“你巴巴的領我到這裡來,是不是有什麼九陰真經之類的要傳授?”
虛幻禪師在門口邊上按了一下,天花頂冒出一團白光,照得四處亮堂堂的一片,原來那是一盞四十瓦的節能燈。在這種明媚幽雅的居所裡突然來這麼個東西,讓人胃口大減。
陳華遙正要抱怨,卻見虛幻禪師在旁邊開啟一具櫃子,裡面四四方方的潔白金屬物件,左上角一塊標籤印著“洋爾電器”,竟是一臺迷你電冰箱。
陳華遙目瞪口呆,虛幻禪師說:“請問施主喝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