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出了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這畫風不是十足的細膩,給人帶來的情感衝擊,卻一點都不小。
戰爭還在繼續著,故事也在繼續著。
新生的嬰兒,並沒有給女人的家庭帶來太多的幸福感覺。因為很快德軍就打進了城市,毀滅了鄉村。
隨著激烈的金屬樂伴奏出現,溫莎莎從畫板兩側,瘋狂的往圖中的村莊上潑起了土。
每一潑,都伴隨著一聲爆炸音的節奏。
不用任何的解讀,觀眾便能看出來,寧靜的村莊毀滅在了炮火之中。
伴著激烈的音樂,這樣的潑沙衝擊,給人帶來的震撼,一點都不比電影中的炮火場面差。
遠在倫敦的楊青霞,看到這一幕,秀眸瞪得大大的,心中的震撼溢於言表!
她沒想到用沙畫來講故事,帶給人的戲劇衝突,會有這麼的強烈!
這樣的表現手法真的很精彩啊!
評審團的藝術家看到這一幕也都頻頻點頭,對溫莎莎的設計很是青睞。
背景音樂這時變成了前蘇聯歌曲《漆黑的夜》。
這首歌是林在山臨時創作的,也是他自己錄唱的。
耳朵不好的人,可能聽不出來這段音樂是林在山唱的,因為他唱的是發音很不標準的俄語,完全是從另一位面學的舌。
但耳朵靈一點的人,能從這個滄桑的嗓音中尋到一絲林在山的味道。
楊青霞便聽出來了,這首歌好像是林在山唱的,這讓她倍感驚訝!她沒想到林在山連俄語歌都會唱!雖然唱的不太標準吧,但這大叔的涉獵可夠廣的!且他的這些配樂,給故事烘托的如此到位,這技術都可以去做電影配樂了!這是一個全面的音樂天才!
在《漆黑的夜》的歌聲伴奏下,溫莎莎從毀滅性的村莊圖景中,畫出了很多張倉皇的面孔,這象徵著很多人都在殘酷的戰爭中流離失所了。
女主人公抱著孩子,也離開了被毀滅的家鄉。
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的過著,她始終沒有聽到愛人的訊息,這讓女人變得越發的憔悴了。
這一年,她帶著孩子又來到了曾經許下愛情誓言的白樺林下,等待著愛人的訊息。
但這時,音樂卻變得格外沉重了。
憂傷的手風琴聲又響起來了——
……
噩耗聲傳來在那個午後~
心上人戰死在遠方沙場~
她默默來到那片白樺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裡~
……
伴著林在山的歌聲,畫面中出現了一封信,這是前線傳來的噩耗。
女人公看著信,淚珠止不住的往下滑落。
小孩子不懂事,關心的幫媽媽擦著眼淚。但他只能幫擦掉媽媽臉上的淚,卻擦不掉媽媽心裡的淚。
聽著這悲傷的歌聲,看著這個悲傷的故事,現場已經有脆弱的女生在偷偷的抹眼淚了。
電視機前有很多喜歡觀眾,也被這個故事感染的眼眶溼潤了。
就連評審團中的兩位女藝術家,看著這樣的故事,眼膜都逐漸變得溼潤了。
相比之前震撼她們視覺的作品,這個厚重的故事性作品,明顯更觸動她們的心靈。
在女人刻骨銘心的淚水中,溫莎莎將兩側的沙畫全都清淨了,中間留下了一座為紀念無名英雄而設立的方尖碑。
這昭示著,無數的生命犧牲之後,終於換來了戰爭的結束。
背景樂中,出現了林在山臨時做的另外一首比《漆黑的夜》更有名的前蘇聯英雄讚歌《鶴群》。
林在山用的仍舊是俄語唱的。
這首歌他在音樂學院上學時學過,所以唱的俄語非常標準。
恰巧楊青霞就會俄語。
除了俄語外,楊青霞還會另外八種重要的外語。這比她姐姐楊佳佳會的外語少了五種,但也足夠說明她的語言天賦有多麼出眾了。
剛剛聽林在山唱《漆黑的夜》,她能聽出來林在山唱的不太好。
但這首《鶴群》,林在山滄桑的發音,著實讓楊青霞驚豔了一下。
這首歌林在山唱的不光發音標準,而且相當富有感情啊!
這首歌寫的也好美啊——
……
(有時候我總覺得那些軍人,)
(沒有歸來,從流血的戰場,)
(他們並不是埋在我們的大地,)
(他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