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進行優勢互補的階段,如何奢求他們進行合作?如果現在就“超前”規劃各個城市的產業佈局,那就是越俎代庖的行為,拔苗助長的下場大家都知道。
在上次江東省召開的蘇南區域發展座談會上,江東省委書記向陽對吳城和梁溪的城市定位作了可說是“權威”的定義和詮釋。“吳城……(要)努力成為全球重要的資訊裝置製造業基地,……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梁溪……要建成區域xìngjiāo通樞紐,……建成長江三角洲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建成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江東省的現代化研究報告則更明確了兩市的“職責”:經濟中心、旅遊城市、jiāo通樞紐。於是人們驚奇地發現,在21世紀,這兩市的城市定位居然是完全相同的內容。這樣,未來的梁溪和吳城將會有更jī烈的競爭—爭資金、爭專案、爭技術、爭人才,爭影響,這是必然的趨勢。
先說爭資金。未來的吳城,光新加坡工業園的第二次整體開發就要1800億元;而梁溪,為了趕上吳城發展的步伐,就一定要有充足的資金作後盾。外資,作為一種成活力極高的資源,毫無疑問地將成為兩個城市爭奪的物件。今年梁溪市史無前例的招商引資活動,取得的成效令吳城感到從未有過的威脅,雖然在金額上還無法與吳城匹敵,但照這樣的勢頭下去,極有可能促使一系列成套的大專案在梁溪落戶。不過最近太湖藍藻事件對梁溪形象造成一定影響,吳城略微可以放心一下了。
再說爭專案。吳城自己說要建成“jiāo通樞紐”,則必然要上馬高速公路、港口乃至幹線機場。梁溪是“官方規劃”的jiāo通樞紐,也要建公路、港口、機場。地方的規劃完全遵從於地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國家的規劃則是固定和有限的,如何使得國家規劃更利於自己,就完全靠各地官員的能力了。蕭宸手裡政治資源自然很多,可東方派在中央如今更有優勢,本來倒也可以好好競爭一下,但現在楊維責一換掉,蕭宸和另外接受梁溪的那位蕭系幹部,是爭呢,還是不爭呢?
再就是爭技術。梁溪擁有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和技術要多於吳城。梁溪工業的一部分產品已經可以在國際舞臺上和國外大企業進行面對面的較量。雖說吳城的新區和園區聚集了大批的高科技企業,但大多是簡單的組裝和加工。蕭宸來到吳城以後也看到了這一點,大力地促使外資企業將研發中心設立在吳城——比如新瀾就是其中代表,並且開始著手扶植本地民營企業積極創造新科技。
最後的一個關鍵是爭人才。吳城提出要建立研究生城,要把吳城建設成“海歸派”的首選創業基地,這也是上次蕭宸獨自跑到吳城大學去“閒逛”的一個原因;梁溪謀劃整合高等教育資源,設立大學城,培育大學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基地,為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供優惠的落戶政策和物質支援……這競爭,怎一個jī烈了得啊!
吳城的經濟,蕭宸sī底下概括為兩點:一是外向型經濟的騰飛;二是縣域經濟的發達。未來的吳城,必然不可能再靠下屬的縣級市吃飯,而新加坡工業園和新區就成了吳城發展的最大動力。20世紀末期,吳城新區和新加坡工業園這兩隻金翅膀帶動了古城的騰飛。世界500強的大企業中有81家在吳城落戶,吳城被譽為亞洲新的“世界工廠”。在吳城2000年的gdp中,外貿出口所佔比重達到58%。進入21世紀,吳城又提出了率先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經濟的新目標。面對著蜂擁而來的外資,有的人陶醉了,也有人從中看到了隱憂,蕭宸深知外資的特點:外資今天蜂擁而來,明天也會蜂擁而出。於是一些跟蕭宸一樣有眼光的吳城人開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盤。
追溯吳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史,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決策者始終在維護這樣一個原則:絕不能成為外資飛來又飛去的“飛地”。但“亞洲四xiǎo龍”的經驗證明,一旦一個地方外資飽和,勞動力價格水平升高,必然將導致外資尋找新的低落差平臺。吳城自然也不能逃出這個怪圈。吳城的政fǔ官員自始至終感興趣的是屬於自己的吳城新區,而對新加坡工業園的態度一向忽冷忽熱,貌似親密卻又刻意保持距離,就是因為如此。
不僅是蕭宸本人,整個吳城都肯定不甘願只是一個外資的“大作坊”,吳城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新興城市”。於是“自主發展”的星星之火開始點燃了。今年在蕭宸的推動下,政fǔ官員下江南,入嶺南,目的就是考察如何發展蓬勃的民營企業;政fǔ官員還上京城,去北珠,目的就是考察如何擺脫國有企業的困境;吳城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