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部分(3 / 4)

小說:宦海龍騰 作者:中國必勝

率引人注目地下降——降到3.6%。荷蘭模式看來提供了一條途徑,減少失業,而又不大大削弱福利國家,也不造成報酬的巨大差異。然而,這種被當作頭條新聞的低失業率所繪出的圖畫,其玫瑰sè過於濃重;1/3的工人只在部分工作時間裡有活幹,這一比例是富裕國家當中最高的;有異常多的人領取喪失勞動能力或患病救濟金,因而沒有計入失業者之中。”

“分析得不錯,但我們華夏可跟別人都不同,你覺得這些東西對我們的借鑑意義何在?你又是怎麼看待我們國內的經濟模式?”蕭正的語氣bō瀾不驚。

蕭宸微微一笑:“借鑑意義暫時不說,我先說我們國內的情況吧。在現行的政績標準和財稅體制壓力下,許多政fǔ官員把‘結構調整’理解為大量投入土地、信貸等資源,從而大搞市政建設、形象工程,實現產業結構的‘重型化’,這說明我國還沒有脫離傳統的增長模式,是重走舊型工業化的道路。

舊型工業化是在第一次產業革命後,由投資驅動的工業化道路,其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本積累。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走的就是舊型工業化道路。

時到如今,長期的舊體制仍然留下了政fǔ配置重要經濟資源,政績標準以gdp增長為主,財稅體制缺陷和要素價格扭曲等一系列‘遺產’,使各級官員易於回到傳統增長模式。”

“嗯,弊端在哪?”蕭正的口氣聽起來,考校蕭宸的成分更大一些。

蕭宸自然毫不怯場,說:“舊型工業化有七大弊端:一是揚短避長,làng費資源。改善資源配置和提高經濟效率的首要要求,是‘揚長避短,發揮優勢’,而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人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短缺、資本資源緊俏、生態環境脆弱,在這樣的條件下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工業,顯然是揚短避長,妨礙效率提高。

二是削弱技術創新,延緩提高效率。由於要素價格扭曲,政策向重化工業和加工業傾斜,壓抑了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提高效率上的投入。

三是造成原材料、燃料資源的高度緊張。2003年我國gdp佔世界4%,而資源消耗石油7。4%、原煤31%、鐵礦石30%、鋼材21%、氧化鋁25%、水泥40%。華夏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無法支撐高資源耗費的粗放增長。

四是破壞生態環境。高汙染產業的過度發展,造成我國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五是增加就業難度。我國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市勞動力需要在城市工商業中就業,但是重化工業創造新就業崗位的能力很差。

六是抑制服務業發展。由於對服務業投入不足、政策支援不夠,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發展不起來,我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近年來不升反降。

七是引發短期和長期的金融問題。據國家發改委統計,美德法等國gdp中用於投資的佔10%~20%,我國為40%~45%。這種投資比重過大的局面,在短期內會引發投資與消費結構扭曲,造成國內最終需求不足;在長期會隱含金融風險。在過量投資主要靠銀行信貸支撐的條件下,無效投資意味著銀行系統不良資產和金融風險的積累。”

蕭正微微坐正,問道:“對此,你覺得應該怎麼改變呢?”

蕭宸一攤手:“我覺得,當前華夏經濟應該透過三條路徑增長模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一,加快科學技術進步,要促進基於科學的技術在經濟各領域中的運用,鼓勵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第二,加快服務業發展,政fǔ要鼓勵和幫助製造業向高附加值和高盈利率的上下游延伸,發展現代綜合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第三,用資訊化帶動工業化,要透過資訊服務提高各行各業以及整個經濟的效率。”

蕭正把問題拉回去了一步,問:“剛才你提到重化工業問題,我想問一句,2003年我國經濟開始新一輪快速增長,主要是依靠在如鋼鐵、化工、重型機械等重化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投資。一些人認為這種在重化工業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標誌著華夏進入了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上揚期……你的看法?”

蕭宸接過保姆遞過來的茶,道了聲謝,說道:“‘十五’計劃確定以調整結構為主線,這是很正確的,但在當前的經濟體制條件下,以及在現行幹部考核制度和財稅制度的壓力下,許多政fǔ官員把‘結構最佳化’解釋為大量投入土地、信貸等資源,實現產業結構的重型化。這種認識使‘十五’計劃在執行中出了不少的問題。

重化工業傾向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一是妨礙了服務業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