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極其離譜的‘超長續航plus pro版’超空間風暴,封住了整個星域的所有航道。 當年的古代海金文明,瞬間遭到了滅頂之災。 如今的現代海金文明,都已不記得當年在超空間風暴剛出現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但用腳指頭都想的出來, ‘眾星邦聯’最終銷聲匿跡,跟這場綿延萬年的超空間風暴絕對脫不開關係。 失去了FTL航行手段,哪怕是超級文明,也要脫一層皮的。 ...何況還不知道,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超級文明。 雖然對風暴起源的時代、沒有什麼印象。 但現如今的五十多個各方勢力,對這一萬多年前, 風暴依然肆虐著的年代,記憶猶新。 一個又一個恆星系,被徹底阻斷。 恐怖的超空間亂流,摧毀了任何試圖跳入其中的莽夫。 交通斷絕; 運輸終止。 資源匱乏; 百業凋敝。 一個個物質資源極度匱乏的文明, 在毀滅性的天災之中、絕望地苦苦掙扎。 被困在物質宇宙裡,哪怕就在身邊的比鄰星系,也變得遙不可及。 動輒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上百年才能抵達的旅途, 讓任何試圖從系外獲取資源、補充自身的行為,成為了徒勞。 這個黑暗的年代裡。 被困在起源星系、甚至被困在母星上的一個個勢力,最終都因交通斷絕,走上了各自單獨發展的道路。 以至於即使在‘眾星邦聯’時期,他們都源於同一個文明。 可還是因為這場阻斷一切的異常巨型風暴,最終讓他們發展成了彼此截然不同的樣子。 就像是周天子分封諸姬。 縱然同出一源。 但到九州各地建立封國之後, 由於山高路遠、歲月變遷,最終也依然變成了‘擁有相同祖先的陌生人’。 海金星域的現存文明演變過程,就類似於此, 在幾萬年前,眾星邦聯時代, 那個高度發達的統一文明,在國家版圖內,到處都進行了充分開發。 但就像蘇文一樣。 真正的先進文明,是不會搞什麼統一發展的。 不同的恆星系,往往都強調專業性。 比如說礦球豐富的星系,就專門搞重工業; 存在生命星球的星系,那自然是食物產業,以及其他的有機物工業; 而假如說是氣態巨行星多的恆星系,那自然是能源產業。 至於那些處於帝國腹地, 因為開發得早,從而導致資源已進入匱乏期的核心星系, 那也可以放棄資源導向型產業,轉而發展船舶、軍工、電子、乃至經貿之類產業, 透過良好的交通條件、優越的資源流通性, 整合大量上下游產業,生產各種複雜產品。 ...不同星系的專業化發展,有助於讓帝國鋪開一張合作有序、整齊劃一的工業版圖。 但專業性,往往也就代表本地產業門類單一。 沒有獨立迴圈能力,不能自給自足。 需要靠與外界進行物資週轉,才能維持本地產業的執行。 在眾星邦聯依然存在的年代,這當然不叫個事兒。 可當眾星邦聯轟然崩塌、且風暴來襲之後。 這就成為了致命弱點: 失去了外界物資之後,許多恆星系,一瞬間就成為了人間地獄。 ——第一個出現的問題,就是斷糧。 機械智慧、矽基生命、金屬生命... 相對來說,在物質宇宙都比較罕見。 無盡星海里絕大多數智慧種族,都是碳基生物。 而對他們來說,糧食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偏偏。 在統一文明時代,所建立起來的許多專業化生產星系裡。 又是根本沒有大規模的糧食產業的。 無論是價效比相對比較高的‘溫室密集水培’、還是最簡單粗暴的‘機械化種植園’。 對空間的佔用,都小不到哪裡去。 何況還有一系列的環境需求、少不了配套設施... 在兩塊相同面積的地皮上,分別修築溫室農業區,以及重工業區。 前者所產生的糧食,是絕對供應不了後者的食物需求的。 ——就算是星際時代,工業與農業的需求矛盾,也很難解決。 通常都是靠專業化分工,讓糧產球的產能儘可能最大化, 再調去供應那些幾乎沒有任何食物產出的工業球。 而這樣一來...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海金星域裡所有工業、科技、商貿之類非農星系,幾乎緊接著就斷了糧。 饑荒這個詞,即使在星際時代,也是十分恐怖的。 大量的逃亡、廣泛的饑荒,讓那些繼承了眾星邦聯寶貴的科研力量與工業產能的勢力,紛紛滅亡。 僅有少量倖免於難。 擁有糧產球的農業星系,倒是沒有斷糧。 但本身就沒有條件發展工業、沒有基礎、還失去了外界交通的他們,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