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塔-8星系的四號行星,是一顆平平無奇的稀樹草原星球。 有兩極,無潮汐鎖定,大陸面積較大,星球平均降水量稍小。 雖然平均降水量相比藍星少許多,但總體氣候其實還挺不錯。 有點像是個縮水版的東非大草原。 但由於季風沒那麼嚴重,也沒有非洲那麼狠的旱季雨季交替,整體氣候相對溫和。 非要說起來的話,光是論這氣候環境水平,放到藍星上都算拿得出手。 最次也是個澳大利亞的水平。 ...畢竟。 土澳雖然的確地大物博,但說實話,那是資源項加了太多分。 光是一個皮爾巴拉,當年就把華國搞得不要不要的。 非得等雙航母編隊開始搞遠洋訓練之後,袋鼠們嗚嗚渣渣的聲音才小了點。 可排除資源的話,單論‘種田條件’,也就是那麼回事兒。 說到底西澳一大堆荒原擱那擺著呢。 東西澳加一塊平均平均,感覺也就那樣。 蘇文瞅著,羅塔-8的四號星,幾塊大陸上農業區劃的平均值,基本上也就是土澳的平均值。 還趕不上烏克蘭那種黑土地大平原。 “一般般吧,馬馬虎虎,” 穿梭機在海軍的重重護衛下低空通場, 看著舷窗外的景象,蘇文覺得挺滿意,嘴上還是忍不住唸叨兩句。 好吧,要謙虛。 嘴上謙虛,心裡是很滿意的。 黑土地是的確沒有,但四號行星勝在未經開發啊! 任何一片土地,剛開荒之後都是最肥的。 這一點毫無疑問。 北大荒的奇蹟,不就是勝在這裡麼。 那一塊原本就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 在四八年開始墾荒之前的成百上千年裡、又沒經歷過什麼像樣的大規模開發。 等於說億萬年積攢下來的地力,都擱那敞開了迎接第一批墾荒者。 不肥才有鬼呢。 其他地方其實也是這麼個道理。 比如說當年大航海時代開發新大陸。 開發土澳。 都是一個道理。 提到老美,就想到強得不像話的工業實力。 哪怕冷戰後敗了這麼多年的家,也還是有個架子垮不掉。 可誰還想得起來,這幫傢伙還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農業大國? 北美那高到嚇人的糧食產量,固然是因為, 大平原機械化種植、加上化肥領域底力強大所結合起來的批次生產優勢。 可人家的地方本來也不賴。 剛靠剝頭皮搶來印第安人的土地的時候,人家可沒什麼機械化, 靠黑奴當人肉耗材也一樣種的有聲有色。 想想也是。 華夏的核心領土全都開發了幾千年,歐洲也大差不差, 唯獨南北美和土澳,基本上就沒怎麼耗過地力。 印加人在山地上自娛自樂,瑪雅人擱雨林裡倒騰點木薯玉米,北美乾脆一幫遊牧蠻子...也就阿茲的湖田技術可圈可點,多少點了點種田科技。 天殺的白皮一來,把原住民全給嚯嚯掉之後,接手的直接就是一片二手九五新的處女地,笑都笑死了。 哪怕隔三差五就有點颶風和龍捲風之類的季節性天災,也攔不住人家年年大豐收。 跟古代華夏那種一發個大洪水、大旱災,就動不動易子而食的情況相比, 地利優勢簡直豐厚到完全沒法比。 ...可惜,好地方全讓狗佔了! 當然,非要論地力水平的話,上限還得是東南亞。 火山土+熱帶豐水度,輕輕鬆鬆一年三熟,別說精耕細作,往地上撒種子都能活... ...印尼能靠那些支離破碎的島子,承載上億人口,靠的就是這個。 但他們那地方反倒因為太稀碎,不好大規模工業化種植。 所以蘇老闆也不是特別惦記那種地方... “......” 坐著穿梭機,以空中視角默默觀察著這顆新開發的農業星球, 蘇文總是不由自主地,將之拿出來與穿越前那些廣為人知的農業大國所頻繁比較。 沒辦法,職業病犯了。 別看他天天嗷嘮著一大堆有的沒的,張口多鉚蒸剛閉口鉅艦大炮。 實際上就他這樣的工業黨,本身也是個種田人——工農不分家呀! 沒有種田,哪來工業? 這也就是他攤上個好系統,繫結的基礎是一個機械智慧種族。 若是換了任何一個以人類、最起碼以碳基生物為基礎的種族,都沒法像他這樣把種田放在工業之後開展。 另一個,雖然時間段差不多。 但以科技水平來看。 他的穿越,算是‘往後穿’了。 不是往前穿。 要不然也沒法這樣搞。 若是往前穿... 甭管歷史頻、仙俠頻,低武江湖還是架空王朝。 想大搞工業之前,不把田給種好,不是做夢? 因此,毫無疑問的。 每一個工業黨,都同時是種田黨。 對土地、對糧食的渴望,不比對機器、對戰略資源低。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