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圩輕輕地點點頭,葉桐斂裾微禮,轉身又往廚房而去,雖然沒跟她說過幾句話,不過,看來似乎是很有禮儀。
按年紀來算,有這樣教養,很不容易了。
“夫人體諒我啊。”
昨夜那個宴會,菜式不錯,可惜人無心在此,回來以後,深夜輾轉難眠,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睡著。
睡不踏實……徘徊了幾步,去見了夫人,看見夫人和母親正在用餐。
“娘,您今日怎麼來了?”錢圩頗為驚訝。
“我這幾天煩心,就想著來看看你。”老太太顫悠悠地,渾濁的眼神不安。
“兒啊,近來可是惹了禍事?”
錢圩心中陡然一驚。
大詔洩露?
接著轉念就想,不至於,密詔之事,極其隱秘,幾人能預聞?就算洩露,也不會這點時間。
“母親何以這樣說呢?我一切都平安”
王氏就抹起了眼淚。
“娘,您怎麼了?”
“你對娘也不肯說實話,是不是真的惹了天大禍事?”王老太太抹著眼淚問。
“這從何說起啊?”
“如果不是你出了事,那縣裡的里正,怎麼敢計量我家的田地?”
計量田地?那是什麼?原來是說的這種小事。
“兒子還以為是什麼事,不過就是計量田地……”錢圩啞然失笑:“這事我知曉,朝廷每三年清理田地,我就特別寫信給知府和知縣,讓其秉公處理”
“想必知縣聽從了!”
“對了,我家有多少地?四百畝,還是五百畝?”錢圩漫不經心的問。
“夫君,應該是四百三十六畝。”妻子在旁提醒。
“哦,對,這點地不多,我也不靠著地吃飯,平日沒有在意。”錢圩有些無語。
其實自魏世祖以降,歷代田畝,都有潛規則,雖根據朝廷不同,時代不同,有所差異,但大體是按照一品1200畝二品1000畝三品900畝四品700畝五品600畝六品400畝七品350畝八品250畝九品200畝計,舉人百餘畝秀才不過百畝,而百姓其實不過五十畝。
“蘇杭者,工本大者不能過二十畝、為上戶,能十二三畝為中戶,但能四五畝者為下戶”
北方田地倍之,因為產量少。
朝邑縣的張興順貨賣木器積資置買田產,數十年後家中有田數頃,號素封,在官府默默打壓下,不過十數年,家道衰落,僅存五十畝而止。
這就是官府的潛規則。
錢圩之官品地位,可有近千畝,現在田宅不過一半而已,遠不到紅線,根本不需在意。
就算罷免,仍舊會留有體面。
“可不知道縣裡是誰傳起,說你惡了天子,馬上要連累全族下獄。”
“縣裡張家李家,因此都惦記著咱家族宅地,在家鄉的族人聽了很惶恐,特別寫信過來”
王老太太抹著眼淚繼續問。
“可笑,狡吏侵地,時有聽聞,但真沒想到,竟有人會窺探到我家,是不是太喪心病狂了些?”
“娘,您放一萬個心,就算兒子今天下獄,也不是幾個惡吏能欺……待兒子寫信給知府,旬日就有訊息。”
饒是錢圩平時性情再好,這時也忍不住生起怒火。
怒火之後,又是深深感到寒意。
他這裡什麼也沒做,何以外面訊息已經傳遍?
陛下,是你嗎?
腦海裡再度浮現身影。
“你可千萬小心,咱家祖上三代都沒出個官,到你這輩當到了閣臣,廟祝都說是耗盡了三代人福分……”
“要好生修善積德,忠君報國,萬不可胡作非為……”
老太太還在叮囑著,錢圩聽著,心中卻在滴血,好不容易勸好了老太太,錢圩獨自來到書房。
支開小軒窗,陽光透過照壁,灑在室內。
處處幽靜,又有兩盆文竹,清瘦獨立,郁郁青青,聽著鳥鳴,看著盆景,錢圩卻心裡有些恍惚。
他出身於書香之家。
父祖都是讀書人,但沒有出過舉人,只是秀才而已。
自幼四處求學,輾轉去過四五家書院,到三十歲方才去考,一舉拔得頭名,然後中舉,中進士……
平時做事,也算謹慎有禮,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很少。
當年碰上道人,曾為相面:“本觀世承相術,出自前古真人,到我這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