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拍著胸脯保證道,朱棣想了想,讓太子領辦,也確實是個辦法。
儲君身份夠,錦衣衛和東廠都能聽從,宗人府那邊也會同意的,而且大兒子相對厚道,說話也好聽,估計不會給自己添亂子。
朱棣點頭,朱高熾興沖沖接了旨意。
從宮裡出來,他狠狠一揮拳頭。
總算能大展身手了!
好多年了,都把他憋壞了。
當這個太子,還不如不當呢!朱高煦眼下經常去雞鳴山學堂,在研究一項很了不起的東西。朱高燧打理皇家產業,什麼銀行啊,證券啊,製糖啊,忙得風生水起。
就是他,什麼事都沒有,光長肉了,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如今總算得到了一個差事,一個很了不得的差事,朱高熾豈能放過……他不但不準備往下壓,而且還想要把事情弄大,不查個水落石出,怎麼向小姨交代啊!
至於六叔……對不起了,你就藩的時候,我才剛出生,咱名為叔侄,實際上一點不熟,而且在一大堆藩王中間,你又沒有加入靖難之役,憑什麼對你手下留情啊?
朱高熾挽起袖子,立刻下令,將楚王朱楨在京的產業悉數查封,同時將替楚王做事的人,也都給抓了起來。
這一道命令下去,整個京城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因為楚王的產業實在是太多了!
初步統計,朱楨的房產就有一百多處,其中有七成,都是租給了讀書人和官員,而且其中大多數人,還不知道自己的房東是楚王。
試想一下吧,這麼大的事情出來,能不亂套嗎?
所有租房子的官員,都四處打聽,詢問情況,生怕被當成楚王一黨。
而且就算跟楚王沒關係,那其他人呢?
會不會是人家設下的陷阱圈套啊?
很快,整個官場都亂成了一鍋粥。
眼下內閣六位閣員,其中楊士奇和胡廣就是租的房舍,連內閣都跟著動了起來。
這回好玩了,不用朱高熾出手,外面的人就把整個案情給弄得差不多了……誰都知道,一旦考上了進士,那就是鯉魚躍龍門,蟾宮折桂,陡然富貴。
可話又說回來,等成了進士,做了大官,再去投資,那就晚了。
大明朝不流行榜下捉婿,因為這麼幹,實在是太露骨了,直接結黨營私,惹惱了朱皇帝,可是會砍頭的……因此人們發明了一種比較隱蔽的辦法。
首先,他們會挑選一些窮苦的書生,一些清水衙門不起眼的小官……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潛力巨大。
怎麼說呢,有點類似風險投資吧!
以金純為例,他是地方上推薦進京的優秀太學生,不用經過科舉,就能入選官員,從他進京讀書算起,差不多十年光景,期間還得罪了人,依舊升到了工部郎中,主管大工程的木料採購。
這十年時間,給他提供低價的住房,又向他借錢,提供各種便利……種種加起來,一千兩不到。
但是呢,確實解決了金純的燃眉之急,足以讓他感恩戴德,銘刻肺腑。
如果順利的話,一次採買,幾十萬的款項,賺個幾萬,甚至更多,都不在話下。
一百個裡面,有十個,甚至五個,能夠爬上去,執掌權力,就穩賺不賠。
其實真正將這種手法發揚光大的是晉商。
他們不光從官員士子身上下手,而是從娃娃抓起。
在各地建立學堂,捐資私塾,培養讀書人……幾十年,上百年的水磨工夫,使得從上到下,全都有晉商的人,替他們保駕護航,搖旗吶喊。
因此就算人人知道晉商在幹損害朝廷的事情,卻也沒人敢把他們怎麼樣,說起來和後世的某街還真有幾分相似之處。
弄清楚了這個手法,有一件事也就豁然開朗了。
朱楨就藩武昌,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但是呢,在整個靖難之役,這位王爺彷彿不存在似的。
他沒有加入朱棣陣營也就罷了,甚至連朱允炆都沒有對他下手。
就這麼悄無聲息,渡過了三年的時間,人們都忘了,還有這麼一位六爺呢!
要說朱楨狗屁不是,也就罷了,偏偏他還精通文學,又多次帶領人馬,平定湖廣,貴胄等地的土司蠻部造反,屢立戰功。
就連當年湯和都跟朱元璋稱讚,楚王有謀略。
扼守重鎮,文韜武略都十分了得,偏偏在靖難一役,悄無聲息,這該是多大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