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想起來,也就不難理解了,朱楨在文官這塊經營很深,他就藩之後,暗中資助收買了許多人,因此每每到了關鍵的時刻,他都能化險為夷。
不過朱楨也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在靖難的時候,他太想作壁上觀了,結果朱棣大馬金刀,殺入金陵,他想去投資,已經晚了。
結果周王、代王、蜀王、慶王、寧王,這些人把持了宗人院,他明明地位更高,卻沒了機會。
這次楚王進京,是想運作宗正之位。
現在宗人院有十位親王,如果他能加入,並且成為宗正,權勢僅次於周王朱橚。
因此朱楨下了血本,這才有約見金純的打算。
不然以朱楨的城府,他寧願出錢,先把金純的孩子送去學堂,替金純救治老母,做好事不留名,等到最後了,再把底牌掀開,甚至這一輩子都不捅破,作為人情,留給自己的後人,以備不時之需。
只是朱楨為了能一切順利,迫切想要拿到一些好處,去跟其他藩王交換,倉促之下,露出了馬腳。
這人狐狸了一輩子,卻在陰溝裡翻了船,也是夠諷刺的。
朱高熾沒有刻意隱瞞,甚至他有意無意,把案情透露出去,因此朝野皆知,六科十三道,御史言官,刑部,大理寺,就連宗人院的藩王都站出來了。
過去的日子,大傢伙被整得太慘了,一把一把的刀子,全都砍到了他們身上,那叫一個疼啊!
這回也請你朱皇帝嚐嚐滋味吧!
“陛下,臣等請陛下嚴懲楚王朱楨,誅殺奸王,以儆效尤!”群臣異口同聲,同仇敵愾,就問你朱棣,殺,還是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