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崔信滔滔不絕的從中書舍人的職責開始講起,從方方面面來否定李善出任中書舍人的可能性。 李淵面有不渝之色,作為開國帝王,他並不缺少殺伐決斷的心性,但他和其他開國帝王有很多區別……比如在納諫這方面,李淵就比較大度。 比如和李善同科的進士孫伏伽就是因屢屢進諫得以勝任御史中丞。 李建成略微有一絲緊張……呃,他自以為先請李淵賜名玉壺春,又力薦李善診治平陽公主,施恩頗多,如果李善能任中書舍人,那將是不小的助力。 李世民對此很是無所謂,他是真的不關心這些 所以,李建成開口為李善爭辯,還將李善的詩才拿出來說嘴……李善胸中發悶,只能抬頭盯著殿頂。 實話實說,李善真為李建成感到悲哀! 這個倒黴催的太子啊,歷史上的軍功就是被我攪合的,你還非要懷柔招攬! 好吧,懷柔就懷柔吧,但看看你都幹了些什麼! 請李淵賜名玉壺春……結果讓我和杜淹生仇,酒肆被封,還好險科舉落榜,日後還不知道會有什麼么蛾子呢! 而且還牽連得房玄齡棄職……李善在搗鼓出玉壺春的時候,只想賺一筆塊錢,可從沒想到招惹這麼多麻煩! 之後李建成又舉薦李善診治平陽公主……李善當時真是想一巴掌扇在這個自以為是的貨色臉上! 現在,李建成還要為李善爭這個中書舍人! 你是真的想招攬我?! 是怕我恨不死你吧?! 李善很清楚,中書舍人這個職位在明清時代那是個屁,進士出身的都不肯出任,但在三省六部制的時期,中書舍人是清貴之位,是權重之職,大部分宰輔都曾經擔任過中書舍人。 如果自己出任中書舍人,必然成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爭取的關鍵人物……要是如此,自己還不如答應去平陽公主府任個長史呢。 當然了,最關鍵的是,中書舍人掌草擬詔令……這方面李善是真不懂啊。 那邊李建成還口口聲聲說李善才華足以擔當……楊恭仁笑著隨口說:“回京後聽聞李懷仁詩才,不如今日……” 李淵咳嗽兩聲,“楊卿理應聽聞……懷仁如今有個綽號,李推敲。” 呃,這是李善刻意放出去的,不然天天有人上門論詩,那就完犢子了……起到多少效果目前還不好說,畢竟李善很快就被關進了平陽公主府。 楊恭仁笑著沒繼續說什麼,而崔信嗤笑道:“久聞李善其人,所學駁雜,天文地理,詩賦醫道,無所不能,更心思敏捷,提筆即成,何尚需推敲?!” 李善保持著抬頭看著殿頂的姿勢,只是臉上表情有些僵硬……喂喂,你沒完沒了啊! 李淵和李建成還沒覺得什麼,但李世民卻敏銳的發現好像不太對……崔信今日批駁,或許是因為出身清河崔氏,但李善此人,看似溫和,願退避三舍,但絕不是個捱打捱罵不還手的人。 當日長樂坡被逼到死角,奮起而擊,秦王府子弟一敗塗地;東山酒樓對陣尉遲寶琳,步步後退,最後三招兩式將對手擊暈到地。 為何今日唯唯諾諾,毫無反擊之意? 李世民在心裡琢磨了下,看著模樣李善沒心思出任中書舍人,正在努力遠離已經越來越近的漩渦。 呃,這個答案,不能說錯……只不過解題過程,離題萬里。 李善自然是聽得懂崔信那句話……當日長孫氏設宴,有人提起李善,崔小娘子索詩,第二日那首“桃花依舊笑春風”就送去了。 什麼叫提筆即就,這就是了。 崔信死死盯著李善……你個小兔崽子,在外頭宣揚什麼推敲,到了關鍵時刻,卻是提筆即就! 楊恭仁輕輕咳嗽兩聲……他是局外人,覺得屬下這話越說越偏了。 崔信回過神來,揚聲道:“中書舍人定製六人,分押尚書省六部,佐相判決。” “李善其人,年未過弱冠之年,何德何能押六部?” 楊恭仁點頭道:“陛下,此事需謹慎擇人。” “李懷仁有籌謀山東戰事之功,但初初出仕,出任中書舍人,此非儲才正道。” 李淵聽了這話,臉色略微好看了點……楊恭仁承認李善的功勞和才能,以朝廷儲才相勸。 但其實楊恭仁也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雖然如今尚書左僕射裴寂因為特殊的地位,和李淵特殊的關係被視為首相,但實際上在三省六部制後面近千年內,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才是真正的首相。 期間的緣由很多,而中書舍人分押六部就是一個關鍵,這意味著中書令的手是能伸到尚書省的,而尚書省的六部是實際操持朝政的關鍵。 楊恭仁對李善沒什麼看法,但他絕不想看到,因為李善而使中書省的職權有所削減。 不過倒是記得侄兒這一科入進士榜,好像還和李善來往頗為密切,楊恭仁說完轉頭看了眼……結果看到的是李善投來的感激目光。 李建成有些失望,但也沒繼續爭論……他對李淵的心思變化最是瞭解。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