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呢?”他又摸著一件淺藍色的襯衫,稍微帶點裝飾。
“二十。”
“這個呢?”他又摸了摸一件粗糙的老頭衫。
“這個最便宜,五塊錢。”
小姑娘有點不耐煩了,“您到底要哪件?”
“我不買,我就隨便看看。”
他抹身出了門,小姑娘愣了愣,隨後啐了一口,“樣衰就唔好出來扮曬野啦!”
許非一連逛了十來家,大抵摸清了價格。
衣服大多十幾塊,純白的便宜,帶顏色的貴,條紋的更貴,其中長袖又比短袖貴兩三塊。老頭衫最賤,因為布料劣質,還薄,基本剪出個窟窿,套腦袋上就能穿。
既帶顏色,又印圖案的特別少,頂多就是白衣服上面,再印點什麼東西——這就是裝置和技術問題了。
在六、七、八十年代,衣服的價格一直很貴。通常是單位發制服,或者自己做衣服,買衣服什麼的,一年到頭能有一件就不錯了。
那做衣服怎麼做呢?
前面說了,一米滌卡白布要六塊錢加兩寸布票,而做一件成人上衣,要一米多的布。於是就八九塊錢買布,兩塊錢找裁縫量各種尺寸,然後自己做,或者僱人做。
縫製這個環節的人工費最便宜,幾毛錢都是高的。
所以你看看,自己做一件的成本就要十來塊,更別提買了。尤其是尋常人家,一件衣裳輪流穿,最小的光屁股跑,都是常事。
而許非看了一圈,賣價十幾塊,成本價還得便宜,這買賣乾的過。
他匆匆回到旅店,租用了一下電話,從兜裡摸出張紙條,是《紅樓夢》服裝設計史巖芹朋友的朋友介紹的廠子。
老式的轉輪電話,就聽那咔嗒咔嗒的動靜,撥個號能給你累死,一不小心撥錯了,還得從頭開始咔嗒咔嗒。
“喂,是花田服裝廠麼?哦,我有個訂單想跟你們談談。”
(第八章也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