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侯府這麼大的開支,靠著夫人望江樓的生意都能補貼的差不多,而何府只是個小小的府邸,除了何勉之兩口子也沒幾口人。
開支小,源頭大,那大頭兒豈不是都存下了?
旁人不曉得也就罷了,他可是知道何二郎一個富婆娘子的。
何二郎粲然道,“俞安兄謬讚,你家夫人也是女中豪傑,還有皇后娘娘,忠義侯府如今可是大盛的獨一份兒!”
謝俞安謙虛了一番,心裡也覺得自家姐姐是個厲害的。能在宮中三千佳麗中殺出一條血路,單是這份氣魄便不是普通人能比的。或許陛下正是看中了忠義伯府的好拿捏,他父親是個武將,如今在京畿指揮任職,而他卻陰差陽錯地從了文,再怎麼說也只是個小翰林,連個正經官兒都算不上。
所以,他得努力,萬萬不能讓姐姐獨自撐著這一方天地,作為家中的長子也要努力上進才是。
兩人也算是惺惺相惜了一番。
期間,馮源也過來說話,知曉他竟然是自己要去外頭掛職的,委實有些不解,但心裡又覺得羨慕。本覺得這小何大人同他一樣都是農家出身,行事風格上也應當是有些相似才是,沒想到卻能有這個魄力,真讓他自愧不如。
在馮源看來,若是何二郎能老老實實在翰林院待著,按照他的才華,以後的前途自是不必擔心的。畢竟他們都是沒有根基和背景的人嘛。
可若是去虎渠縣?那不是要跟姜兄共事?他可是認識姜懷遠的,當初何二郎去他府上拜會,就是靠著這位仁兄的拜帖。
如此,兩人還真像是商量好的似的……
馮源一陣恍惚,總覺得自己好似窺探了什麼秘密一般,只他知曉這裡的門道兒並非他一個小小的修撰能打聽的,遂歇了心思,交代了一番要注重課業,千萬別忘了根本云云。
何二郎連聲道謝,這位馮大人也是個值得尊敬的,雖說他變通不足,但也不失為一個兢兢業業的人,這種人若是能在大理寺能職位上,恐怕更加合適一些。當然若是作為翰林,去修史也是極好的。
其他翰林本也有落井下石看笑話的,但後來見馮源跟謝俞安都跟他有說有笑,也都謹慎起來。
沒錯了,何大人同張青陽關係匪淺,如今張大人可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聽說這事兒還是張大人首先提議的,那麼何珩此舉無疑會讓張大人記在心裡。如此看來,就算是現在吃點兒小虧也沒啥了,以後又不是回不來,說不定還能超擢到他們前頭。
哎,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幸虧何大人是個窮的,否則他們真的是提鞋都要不上了。
窮?!
這個說法在後來知曉西子樓跟萬福記都是何家夫人的鋪子之後,華麗麗地幻滅了!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眾人的心思還沒有落地之前,沒皇帝竟然下旨召何珩進內宮覲見。
大家夥兒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對勁了,說不清是羨慕還是嫉妒。
一般來說,皇帝召大臣覲見,多數是在朝堂上,或者是在太極宮的偏殿,而內宮裡也會召見,但能得進內宮的大臣都是他的心腹。
簡而言之,像何珩這種六品芝麻官是根本不可能被皇帝召見的,而且是在內宮。可如今他竟然被召見了,那麼完全可以說明,何大人簡在帝心,是被皇帝記在心裡的人。
這點兒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很多官員終其一生,恐怕都沒機會被皇帝記住。
很多人心裡打起了小算盤,勢必要在何二郎臨走之前的這段時間,好好地將彼此之間的關係維護一番。
何二郎不是頭一回見皇帝,但進入內宮還是頭一次。跟在皇帝身邊的太監對著他一副笑臉,“小何大人請進吧,陛下就在裡頭呢。”
“多謝公公。”
對上太監,特別是這種能混到皇帝身邊,成為大太監的佼佼者,何二郎也是尊敬的。
別說這個時代,就算是放眼整個封建王朝,雖結識內官為文官所不恥,可讀過歷史的杜蘭月卻曉得,內監這個集團是多麼厲害!
何二郎是個能勸的,尤其能聽進自家娘子的勸告,歷朝歷代太監也有不少能幹的,也不都是禍國殃民之輩。而且就算他們是小人,那便更不能得罪了,逞一時口舌之快埋下禍患,何苦來哉?
果真,那太監一瞧這位小何大人對他和顏悅色,不像是其他的文官,仗著自己有幾分才學,最是看不上他們這些無根之人,平日裡不假辭色也便罷了,更有甚者甚至是冷言冷語。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