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的出現,讓匈奴和康居方面看到了希望,以晉軍的戰鬥力,想要擊敗烏孫的軍隊,還是比較簡單的事情的,烏孫的軍隊失敗之後,烏孫不就是康居和匈奴以及晉軍做主了嗎。
有了這樣的念頭之後,匈奴單于和康居王對晉軍和烏孫大軍的交鋒,有了更多的期待。
若是晉軍失敗的話,就說明這次想要將烏孫擊破有著太大的難度。
而晉軍勝利的話,一切還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康居王和匈奴單于,豈會看不出晉軍的野心,關乎自身的利益,就算是晉軍的底蘊雄厚,兩者也是不能更多妥協的。
再說同樣的事情,就算是放到他們的身上,恐怕也會做出與晉軍相同的決定,這可是即將到手的利益。
烏孫的軍隊經歷了之前的交戰之後,肯定不復以往的精銳,正是晉軍的機會到了。
晉軍選擇出戰的時機,在匈奴單于和康居王看來太適當了,就是晉軍這樣的做法,讓他們的心中有著些許的不滿,分明是晉軍在這次的交戰中利用了康居和匈奴的大軍。
更多的消耗烏孫軍隊的實力,接下來就是晉軍個人表演的時刻到了。
不過戰事已經到了這般的地步,縱然是兩人的心中有著諸多的不滿,又能如何,難道要在這種時候向晉軍討要說法嗎。
晉國可不是隻有這些軍隊的,激怒了呂布之後,將會有更多的晉軍奔赴戰場,到時候對匈奴和康居來說才是最為不利的。
而這次的戰爭,也讓康居王和匈奴單于看到了漢人的狡詐,與晉軍為敵的話,往往需要的是更加慎重的思考,不然的話,說不定為晉軍出賣了,還在為晉軍效力呢。
烏孫王為何會有眼前的悽慘,就是為晉軍所算計,否則的話,以烏孫王的實力,完全能夠在周邊國家橫行。
是晉軍的到了,讓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想要從晉軍的手中得到好處,恐怕也是困難的。
在野心的驅使下,呂布不會將到手的利益,拱手讓給匈奴和康居的,這種時候,就需要匈奴單于和康居王思考更加妥當的辦法了。
無論是康居還是匈奴,在實力上都是不弱的,若是兩者聯合起來的話,對晉軍將會形成不小的威脅,這也是康居王和匈奴單于的底氣之所在。
在烏孫戰場上,損失最大的莫過於康居的軍隊,誰讓康居的軍隊比之匈奴軍隊和晉軍,實力上要弱了不少呢,以往烏孫軍隊在對陣康居軍隊的時候,就取得過不少的勝利,現如今這樣的形勢,仍舊沒能發生改變,即便是在烏孫軍隊數量銳減的情況下。
不過康居王認為在這次烏孫戰場上,康居方面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必須要從烏孫王的身上獲取更多的好處,原本以康居和匈奴聯軍的實力,想要戰勝烏孫王率領的大軍還是有著很大可能的,誰能想到戰事發生了這般戲劇化的一面。
佔據著人數上優勢的康居和匈奴聯軍,竟然在對戰敵軍的過程中失敗了,這樣的失敗,絕對是不能容忍的,特別是在利益即將到手的情況下失敗,會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可想而知。
現如今康居方面能不能從對戰中得到更多的好處,希望跑到了晉軍的身上,這對於康居王來說,是很不好的訊息,之前康居方面與晉國可是沒有更多的來往,比之匈奴和晉國的關係要差了很多,想要從呂布的手中得到更多的好處,有著可能嗎。
康居王不能放棄,他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呂布的身上,希望呂布在得到對戰勝利之後,能夠按照之前的約定,讓康居得到更多的領地,只有如此,才能挽回這場交戰之後帶來的損失。
若是晉軍不按照約定辦事的話,損失的將會是康居方面的友誼,以後晉軍有戰事的話,康居絕對不會站在晉國的一側。
有了這樣的思考之後,康居王覺得,呂布不會做出背棄盟約的事情。
之所以攻破大宛,或許是因為大宛當時的情況危急,憑藉晉軍的實力能夠輕易的將大宛的控制權奪取過來,這樣的情況放到其他君主的身上,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來。
匈奴和康居的斥候,不斷派往戰場,他們要了解到更多有關戰場上的情況,方便下一步的行動。
不僅是康居王忐忑,匈奴單于也有著相同的念頭,畢竟這是從晉軍的手中獲取好處,以呂布的霸道行徑,會同意嗎。
到時候如果沒能得到好處反倒是得罪了晉軍的話,才是最為不值得的。
以往的大漢自詡是禮儀之邦,對於言行也是極為重視的,匈奴單于只能暫時認為呂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