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北歐的兩個國家——瑞典和丹麥,如今都是半死不活的架勢,而且距離歐陸核心較遠,基本上不用太過在意。
倒是德意志的那些小邦國,一定要儘可能地保護他們的獨立性。
這些小國雖然基本上都會跟著奧地利或普魯士走,但各自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只要有合適的利益引誘,他們也都有投入法國懷抱的可能——至少是暗戳戳地投法。
歷史上拿皇將這些小邦國一概掃滅的做法絕對是巨大的錯誤。更加“迷之操作”的是,拿皇還耗費精力將德意志地區的小國湊在一起,搞了個萊茵邦聯!
這簡直是送了德意志諸國一張“統一德意志帝國限時體驗卡”……
原先大量的地方封建領主被歸入這個體系,教會勢力趨於統一,甚至還要執行相同的法律。
後來德國統一的時候,很多行政、司法體系都不用自己費心去搞,直接照抄萊茵聯邦就行。
而對於德意志地區的民眾來說,只會認為拿皇是侵略者,自己失去了自由、平等。於是開始凝聚起來反抗法國,並在此過程中催生了德意志民族主義。
約瑟夫拿過地圖看了看,剩下最重要的國家應該就是奧斯曼了。
說實話,法國和奧斯曼的貿易量還是非常可觀的,不過交好奧斯曼必然就會同時得罪俄國和奧地利——後兩者可都在盯著奧斯曼廣饒的領土。
而且因為北非的事情,奧斯曼如今對法國也沒好臉色,但也不敢太過強硬。尤其是如今北非港口都被法國所控制,奧斯曼想要維持地中海貿易,就離不開法國。
所以對奧斯曼還是可以加強貿易聯絡的。
一旦戰爭開始,外海被英國所封鎖的局面下,地中海貿易就是法國的經濟生命線。奧斯曼雖然弱,但依舊是個很有錢的國家,市場潛力巨大,開發好的話能為法國提供大量貿易收入。
至於如何在政治和經濟之間找平衡,這就要好好規劃一下了……
約瑟夫正思索間,就聽到埃芒輕敲房門道:“殿下,按照日程安排,您下午兩點要參加"大學者宮"的啟用儀式。”
約瑟夫抬眼看向時鐘,還有40分鐘,於是只得放下筆,起身示意埃芒將自己的外套取來。
“大學者宮”是他的人才引進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是的,法蘭西人才引進計劃在籌劃了一年之後,終於正式上線了。而“大學者宮”的啟用就是標誌。
除了大學者宮之外,人才引進計劃的其他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
法蘭西科學院的改組;“至高路易獎”正式頒獎;《自然科學雜誌》創刊。
眼下歐陸雖然已開始陰雲密佈,但約瑟夫也很清楚,不論任何時候,人才都是最珍貴的資源。
即使是戰爭時期,很可能某個天才的靈光一閃,就會帶來足以扭轉戰局的新發明。
所以他即使再忙,關於人才引進的事情也一定要抽時間關注。
待約瑟夫出了門,就見首席大臣布里安、貿易大臣巴伊、法蘭西科學院院長讓·巴蒂斯特·勒羅伊等人已等在大廳裡,準備隨他一同前往大學者宮。
很快,幾輛馬車便離開了杜伊勒裡宮,朝聖日耳曼區駛去。
馬車上,勒羅伊這位平時難得見到王太子殿下的院長顯得有些緊張,在褲腿上擦一擦手心的汗,取出一份檔案雙手遞給約瑟夫:“殿下,這是委員會最終評定的"至高路易獎"獲得者名單……”
所謂的“至高路易獎”就是約瑟夫對標後世的諾貝爾獎所設立的獎項。
為了擴大獎項的影響力,至高路易獎委員會僅在歐洲各國宣傳,就花費了近40萬法郎。之前足有半年時間,各國的報紙上都是關於獎項的訊息。
至於這個委員會,一共有5名常委,25名評委。這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委員來自於國外,以彰顯公平與公正性。
當然,評委們的薪水是法國科學院發的,辦公地點就在巴黎,約瑟夫真要想搞點兒暗箱操作其實也並不困難,但至少目前來說是沒這個需求的。
約瑟夫將名單展開,就見上面寫著:
物理學獎:亨利·卡文迪許(英國)。獲獎成就——測定出萬有引力常量。
化學獎:安託萬洛朗拉瓦錫(法國)。獲獎成就——闡明瞭燃燒的本質。
數學獎: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國)。獲獎成就——建立一階偏微分方程理論。
生物醫學獎:約翰·亨特(英國)。獲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