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後,約瑟夫神色輕鬆地走出了會客廳。
剛才,博蒙已經同意簽定“承包協議”,將4萬頃教會土地交給農業大臣管理,費用在目前佃農租稅的基礎上提高6%,不過具體的土地要由農業大臣挑選。
雖說博蒙也不能指揮其他地區的大主教,但只要他認為可行,那麼其他大主教基本上也會接受。
約瑟夫上了馬車,迅速趕往凡爾賽宮。
法國的春小麥和春大麥一般在3月份播種,他必須儘快和韋尼奧敲定“承包”教會土地的事,趕在農民播種前讓他們改種甜菜。
實際上,約瑟夫還想借此次“承包”的事情,撬動教會土地的一角。
如果能夠繼續以承包的形式控制教會的土地,就可以慢慢取消這些地的佃農制度。等實行個十來年之後,也就成了約定俗成的事情,教會想改也改不回來了。
再之後找藉口削減承包費用,最終達到收回教會土地的目的。
不過,法國教會的手裡足有200多萬頃土地,想要全部承包下來也必然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但教會的土地,甚至股份、債券等資產,是必須要逐漸收回的。絕不能讓教會成為法國工業革命道路上的絆腳石,如果能和平解決是最好,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實施宗教改革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這一切等要等法國社會各層面再穩定一些才能開始動手。
……
巴伐利亞。
慕尼黑。
“老伯蘭特鐵器工坊”裡沒有傳出以往叮叮噹噹的聲響,工坊主瓦爾特·伯蘭特站在大門前,臉色陰鬱地望著街對面擁擠的人群。
那裡正奏響歡快的樂曲,不時地便有綵帶從人們頭頂飄過,顯得非常熱鬧。
伯蘭特知道,那裡正在舉行慕尼黑首座“法蘭西百貨商場”的開業慶典活動。
“該死的法國人!呸!”
他恨恨地咒罵著,用力向地上吐了口唾沫。
自從一年前起,街對面便已成為法國商隊的集中銷售地。幾乎每半個月就會有法國商隊帶著大量法國貨,在那裡擺攤售賣。
每到那時,慕尼黑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會蜂擁而至,像是不要錢一般將那些商品一掃而空。
伯蘭特承認,那些法國貨無論是鐵器、酒類、機械製品、傢俱、化妝品還是紙張等等,盡皆質量上乘,價格便宜,就連賣貨的商販的吆喝都別具一格,非常能刺激人們掏錢的慾望。
然而,自從那些法國商隊開始定期出現之後,他的工坊的生意就開始每況愈下。
他這裡製造的農具、廚具、刀剪、貨架之類的物品,法國商隊幾乎都有銷售,而且法國貨所使用的鐵的質量要比自己從巴伐利亞鍊鐵廠買來的要好很多,價格也要便宜一些。
這就導致除了個別急需使用的物件,人們都會選擇等法國商隊來了再買。
實際上,就連伯蘭特自己家裡,也已經充滿了各種法國貨——擺著法國合成板傢俱,用著法國香皂,喝著法國葡萄酒……
但他的工坊卻已經快要經營不下去了。他上週剛遣散了兩名學徒,勉強能達到收支平衡。然而,很快又出現了更加嚴重的情況——街對面的法蘭西百貨商場建成了。
他之前去維也納時見過那裡的法蘭西百貨商場,裡面是一個個整齊的櫃檯,每個櫃檯後面都有兩名漂亮的女售貨員和一名男性開票員。
櫃檯的玻璃後面則擺放著各類法國商品,並標明價格。
售貨員會用好聽的聲音向顧客介紹商品。在顧客選定要買的東西之後,還會用精緻的紙盒,將其包裝起來。
旁邊的開票員在收錢之後,會提供售賣憑證。商品在保質期內出了問題,商場還會免費維修。
伯蘭特聽說就連那些漂亮的包裝紙盒,都成了維也納市民的收藏品。
每到星期日,那座百貨商場外面都會排起長隊,要很久才能進去。就算那裡的商品略貴一些,人們也更願意在那兒購買。
伯蘭特知道,這樣的商場已經出現在了自己的街對面。
以後他的工坊將更加無人光顧,他恐怕要面臨破產了……
百貨商場自然是約瑟夫按照後世的模式照搬過來的。他原本是打算搞超市的,但考慮到這個時代人們的道德水平,最後還是選擇了商場模式。反正工人的工錢低,尤其是女售貨員,只需男性一半的工錢就能招到人,所以成本倒也沒增加多少。
而這種新穎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