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繼續說:“小夫妻的收支開銷都給媳婦拿著。我夫婦只會貼補他們,讓他們過自己的小日子。他們愛生娃就生,不想生也由得他們。” 最後這話倒讓孟氏覺得驚訝。姜雪蕙一聽,這不是現代父母的風格?沒想到蔣氏如此開明。 孟氏有幾分好奇,這話從蔣氏說出,又不得不讓人深思。她問道:“蔣姐姐為何不盼著娶媳婦延續家中香火。” 蔣氏苦笑道:“我家本就人丁單薄,相公是獨子,遮兒也是。遮兒祖父剛正不阿,做縣令時善待百姓,對犯事的就嚴厲些,作奸犯科一律不寬宥,親戚都不講情面。這就得罪了族長,同宗族親戚關係就疏離了。 他祖父一次意外身故,遮兒父親為一家子生計,放棄科舉,做了官吏。原本在縣裡還有些堂親。後被同僚和族人聯手誣陷。大多親戚們避之不及,不肯施予援手。等遮兒父親洗脫冤屈出來,就同宗族斷了往來。只同一兩家親戚還有些聯絡。 之後隨著顧大人一路搬遷,到了京城,天高路遠,就同老家的聯絡都淡下來。連他祖母去世,都是鄰居和朋友來悼念。 相公為了爹孃合葬的事情,帶遮兒回老家一趟。本想經過多年,大家恩怨也該消停了。 不料族長記著遮兒祖父不肯為他兒子徇私的事情,見相公多年未歸。聯合宗族,擅自將遮兒祖父的墳遷出來。說相公已被趕出族。他爹亦不能承受祖墳香火。 相公大怒,找當地官府見證,告贏宗族,拿回名下的田產,自己分了族出來。事後相公索性賣了田產,將墳遷到京城,讓他爹孃合葬一塊。我們這家就在京城自立門戶了。 我們為遮兒婚事做打算,是覺得我和相公感情甚篤,希望兒子也能如此。少年夫妻老來伴,他能有個妻子陪伴到老,一同分享喜怒哀樂,讓生活多些趣味就夠了。 至於孫輩,我們一家經歷過這麼多波折,覺得過好當下就不錯了。其他就看緣分和兒子子媳婦的心思了。” 蔣氏言辭誠懇,將家中醜事全盤托出,並沒有掩蓋自身不足。孟氏和姜雪寧因欣賞張遮,只心生憐惜,絲毫不會嫌棄。 姜雪寧思及自身,覺得難怪會對他一見傾心,她深感與張遮有共通之處。 姜雪蕙則明白了,如果沒有她故意插手,兩世的張遮其實就是他父親命運的重複。 張遮聰敏善斷,身世悲苦。年幼經歷過人性醜惡,世態炎涼,與寡母相依為命,性格變的剛硬冷淡。只喜獨來獨往,安靜做事。 他心屬姜雪寧,知自身的不足,不願拖累旁人。姜雪寧有難,他奮不顧身。姜雪寧離開,他遙望祝福。 他寧願獨身不娶妻,一生痴戀而不肯吐露真心。 他的命運帶著悲涼的暗色。等姜雪寧這抹亮色離開了,他只願對方安好。而他母親開明,只會唸叨幾句,並不強求他。他就專注在母親對他的期望上,做個正直清廉的好官。 而這輩子,因張遮父親活著,他性格和生活自然就發生很大變化。 那封幫助張家母子的信其實是她寫的。那幾年姜父不時會被外派出去張遮的家鄉,她就鬧著跟去。就是希望能找到張遮。 正巧一次就遇到張遮兩母子擊鼓鳴冤。她當時只遠遠看見他們母子。聽見身邊衙役討論,知道是自己苦找了許久的張遮。就特意同父親提了幾句,姜父事務繁忙,加上小孩子童言童語,他並沒放在心上。 當天下午他與同僚喝酒喝醉,姜雪蕙就仿了姜父的筆跡,寫好信讓隨從送給張家母子。還假借父親的名義,讓隨從拿了銀子去打點知府身邊的師爺和張父待的牢獄。這才令張父能全身而退。 姜父醉的糊塗,以為這是自己喝醉管了一樁閒事。得張父的來信方知救了一家性命。他特意去看過張父,發現他確實做了好事,又覺得此人可交,就留了京城地址。也就有了後頭的交往。 他們都不會想到,這會是一位三歲女童寫的信。一個帶著成年人靈魂的女童的精心計劃。 姜雪蕙見現在張遮改變了命運。很是慶幸。本是出自一位劇粉的心態,沒法讓便宜妹妹回來,就去幫她的心上人張遮。當發現成年的張遮同小哥一個模樣,她就更希望對方能得到幸福。 如今張遮父慈母愛,有他父親護著,顧春芳看著,便不會如劇中過於剛直,屢遭劫難。再加上提前給姜父看中,又多了一份助力。 有這些長輩在,日後哪怕因便宜妹妹要對上謝危,亦不必擔心。這樣的他,不會輕易推開自己的愛情。亦能主動追求心上人吧。 蔣氏說完話家裡的情況,見孟氏和兩位姑娘的神情,沒有一絲嫌棄,反倒面露憐惜。心裡感嘆姜家人的心善厚道。對這家人更添多幾分好感。 蔣氏如此推心置腹,孟氏也不願等閒視之。反而回以更加慎重的態度。 論理談論婚事要讓兩姐妹進房迴避,因兩姐妹的身份變故,孟氏不願讓她們在婚事上耳目閉塞。就當作她們不存在。只事前叮囑過她們,無論聽到什麼都不準插嘴。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