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有歌手、雜技演員、變戲法者和柔體表演者登臺亮相,他們讓整個行宮享受著各種樂趣。
在每晚的慶祝會上,每個人穿著同一式樣的迪爾,而且天天都要換一種顏色;但是為了避免人人平等,就用一定數量和價值的寶石、珍珠鑲嵌在服飾上,以象徵等級和權力的層次。他們披著金腰帶,靴子上鑲著銀器。在所有慶祝會上,馴養的老虎步入亭內,從賓客中慢慢地走到大汗面前,向他鞠躬,然後整晚坐在這位君王的身旁。膳食盛在金碟和銀碟中。每個僕人戴著一塊鑲金的餐布,作為口罩覆蓋鼻子和嘴巴,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呼吸時汙染食物。忽必烈汗進膳的菜譜至今還儲存著,上面包括各類食物,但仍保留著蒙古人一貫的主食即肉類和乳製品。蒙古宮廷人員吃著許多美味佳餚,例如,將一條條肥壯的羊尾巴塗上麵粉、撒上韭蔥烘烤後再吃;公牛的睪丸在沸油中煎炸,再塗上幹藏紅花粉,撒上香菜;羊肉與豆蔻、桂皮放在水裡一起煮,拌著稻米和鷹嘴豆一起吃;幼嫩的茄子中塞滿羊肉塊、肥肉、酸乳酪、桔皮和小矮糠。
就像真正的蒙古人那樣,對於自己所喜愛的發酵馬奶飲料,他們往往禁不住濫飲,不過這種馬奶卻來自於專門豢養在皇宮中的純種白母馬,它們在與純種白牡馬交配後懷孕,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奶,僅限於忽必烈和他的朝臣享用。到了夜晚回室就寢的時候,大汗就與他精心挑選的年輕美女共眠,她們都被檢查過,確定不打呼嚕,呼吸時沒有難聞的氣味,不會釋放出任何噁心的體臭。第二天早晨,為了讓大汗從過度的喝酒、飲食和縱慾中恢復體力,他的貼身醫生和藥劑師向他奉上一種茶,由桔皮、野葛花、人參、檀香和豆蔻製成,空腹飲用這種茶,可以保證消除醉酒後的不適之感,使大汗有力氣在新的一天裡繼續打獵、飲食和喝酒。
就在幾代人之前,忽必烈的祖先們將打獵作為獲取食物的基本手段。他的曾祖父也速該帶著他的矛隼外出打獵,就在那時他看見了新娘訶額侖,他把她搶來做自己的妻子。忽必烈的祖父成吉思汗,在父親死後透過打獵來維持家庭的生計,他與同父異母的哥哥別克帖兒在獵獲雲雀和魚的問題上發生口角,隨後,在一次公開的爭吵中,他殺死了別克帖兒。後來,成吉思汗在速不臺和其他優秀獵手的協助下,將打獵時的大量策略、技術和武器移用於戰爭,把敵人看作被跟蹤和被誘捕的獵物,由此他得到了這個龐大的帝國。
打獵,把忽必烈喜歡的娛樂消遣活動和帝國所需的盛大典禮、揮霍場面結合在一起。忽必烈仍然參加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蒙古打獵活動,享受其生活方式:注重箭術,馴養猛禽,品嚐馬奶,寢息帳幕,組織左右翼軍隊。但是他把這些活動轉變為一種頹廢奢侈的消遣,它為蒙古精英和忽必烈自己提供了代價昂貴卻索然無味的娛樂形式。忽必烈那聲勢浩大的打獵隊伍,更多的是表面的炫耀,而不是實力的體現,其主要意義在於它形成的這種大型的公共場面,以及它在臣民和外國來訪者心中留下的印象。
如同蒙古草原上的營地在經常性的遷移時那樣,忽必烈的車隊緊跟著一個在前面引路的騎手,他手中舉著忽必烈的“精神之旗”。但這面“精神之旗”卻將忽必烈引入了娛樂活動的怪圈之中,這些娛樂活動毫無意義,又永無休止。蒙古帝國將延續到下一個世紀,但是,在建立後剛經過三代人,帝國就已經迷失了方向。任何人都清楚,成吉思汗的“精神之旗”已不再引領他的子孫和人民,儘管他們聲稱是他的追隨者。
。。
9 他們的“金光”(1)
中國和巴黎的藝術家爭著為大汗獻藝。
——愛德華·吉本
在1287-1288年之際的一個冬日,正值彌撒期間,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從他的王座上站起來,向剛到的蒙古帝國忽必烈汗的使者列班掃馬致意。一旦列班掃馬到達英王的朝廷,他就可能成為歷史上走得最遠的官方使者,從蒙古首都開始,他在陸路上繞行七千英里,穿過中東的主要城市,經過歐洲諸國的都城。英王愛德華站在使者面前,沒有向使者遞交歸附蒙古大汗的投降書,卻從使者手中接過了作為基督徒共享的聖餐——麵包。因為以前到蒙古的歐洲使者都是牧師,所以忽必烈汗也要派一個基督教牧師使者,於是他選中列班掃馬,雖然他是亞述派基督徒,但他還是一個忠心的蒙古人。
列班掃馬開始的使命是,從忽必烈汗的都城到耶路撒冷去朝聖,但是到巴格達後,他的上司讓他改道去歐洲,時為1287年。除了拜見波斯的蒙古伊利汗、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安德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