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變化 作者:點絳唇

東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可抹煞的歷史作用”。

中國人對祖宗的膜拜自有一套做法。它不同於西方人對上帝的頂禮以及東方人對佛陀的敬畏。後者多少包含著某種信仰與自我淨化的精神;而前者恰恰是在失去了信仰的時候才格外強烈。它並不全都來自傳統的風尚和習俗;也是源於某種現實的功利主義。對一些人來說;毛是一個時代的象徵;隨著他的時代而輝煌;也隨著他的時代而逝去;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毛是一個克敵制勝的武器;無論世事怎樣變幻;只須加以改造便可投入新的戰鬥;有些人寧願把毛看成一個對任何人都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菩薩;還有些人則把毛當做一棵“搖錢樹”。同毛澤東時代的萬眾一心不一樣;現在每個人都以一己之心去理解和繼承那逝去的時代。這中間最典型的例證莫過於崔健在《南泥灣》中肆無忌憚地摻雜自己的理解;把這著名的延安歌曲弄得面目全非。這小子身穿一件白色襯衣;外面常常套著一件舊軍裝;偶爾也別出心裁地套一件色調暗淡的短袖T恤衫;上面印個巨大的血紅色的五角星;扯開沙啞的喉嚨;和著搖滾的旋律和電子打擊樂器的節奏;唱出《南泥灣》。歌詞還是那些歌詞;可是人們所熟悉的那種柔美婉約的味道全都變了;變得躁動、跳躍、瘋狂、激情四射。這又哪裡是“南泥灣”了;分明是個“百老匯”。年輕人為之欣喜若狂;老年人卻為之憤怒。這些憤怒者中最憤怒的一個;就是當年南泥灣大生產的領軍人物、後來的國家副主席王震。他身患重病;消瘦而且步履蹣跚;但這並不妨礙他痛斥那個奇裝異服、怪聲怪調的搖滾歌手。王和毛是同時代人;對毛充滿了敬意;而且希望後人都能擁有和自己一樣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感情;即使稍有變通;也只能像權延赤那樣;說說“偉大中的平凡”或者“平凡中的偉大”。這樣的革命者絕對不能容忍崔健對那個時代的理解。

txt電子書上傳與分享

小平你好!

伴隨著“毛澤東熱”;也發生了一種現象;經過80年代末期經濟的萎靡和政治的動盪;原來跟著鄧小平走的人現在有不少動搖了。鄧小平本人倒是顯得挺超脫;他在度過了轟轟烈烈的80年代之後就堅決要求退休;並且獲得批准。在他之前;黨的高階領導人除非犯了嚴重錯誤;大都死在任內;像他這樣不肯接受最高領導的位子、又堅持退休的人;極為罕有;所以讓全中國的官員和百姓都感動了好一陣子。可是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一個人;不論他多麼了不起;離開了權力;離開了勢力;離開了可以表現自己的舞臺;就會被人疏遠;被人忘記。像鄧小平和毛澤東;遠離世間滾滾紅塵之後;還能被別人如此這般地說個沒完;實在不多。

人們對偉人的不同情緒和態度;其實在證明一個事實:保守思想捲土重來。今天回想起來;那兩年;中國人的熱情十之###投向了政治領域。切斷通向資本主義的改革之路、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就在共產黨內、私營經濟就是資本主義復辟的經濟基礎、市場化就是資本主義化……這些話現在聽來恍若隔世;可都是那時報紙電臺電視臺喋喋不休加以闡述的“至理名言”。“那一段歷史啊”;胡繩有一次對他的友人鄭惠說:“就是90年代初期的那兩年;應當總結啊;不能留下空白啊。”這位共產黨的歷史學家和理論家說完這話;總想做點什麼卻什麼都沒做;又過了幾年;就去世了。他周圍的人們說起這事;不禁扼腕嘆息;都覺得這老人有點死不瞑目。

其實;總結這一段歷史無須理解中國政治舞臺上的無窮奧妙;只要稍稍回顧一下事實;就會讓人感到驚心動魄。現在頭髮灰白、開始禿頂的一代人;那時候正是熱血沸騰的青年。而現在這些已經成熟的職業政治家們;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第三代”;那時候還像個剛進學校的學生;等待老師的教誨。

對於此前和此後共產黨的執政者來說;“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說法;堪稱傑作。鄧小平不像毛澤東那樣著述等身;但他發明了無數政治概念;像“白貓黑貓”、“一國兩制”、“一百年不動搖”、“發展是硬道理”、“不爭論”、“要害是姓社還是姓資”、“三個有利於”、“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主要是防止‘左’”;還有“第三代”;全都膾炙人口;其對中國今世和後世的影響力;一點也不次於毛澤東的那些鴻篇鉅製。周恩來曾說鄧小平“舉重若輕”;實在是恰如其分的表述。這“三代領導人”的劃分則是鄧的全部政治遺產中最重要的一個。它給後來者留下了異常清晰的邏輯;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在以後的很多年裡;它有時候成為後人繼承大統的象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