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變化 作者:點絳唇

有時候又成為後人與前人劃分界限的依據。有些人認為;“第三代”這個詞;是把毛澤東時代;鄧小平自己的時代;和後來的###時代聯絡起來了。但是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鄧說的不僅是毛和他兩個人;他說到了“集體”。“我們這個第二代;我算是個領班人;但我們還是一個集體。”他這樣說。

如果所謂政治家就是能夠極其敏銳地洞悉天下大勢的人;那麼這個連毛澤東也打不倒的小個子的確可以算得上一位。基辛格說他是改變中國歷史的人物。因為透過他;全中國的人都發現自己的生活和過去不一樣了。在90年代剛剛開始的那兩年;他的頭上被陰雲籠罩著;那時候很多人都在他身上看到了毛澤東的影子;但是他很快就把這片陰雲驅散了;還堅決地拒絕回到毛澤東的老路上去。他已經八十多歲;自信心是驚人的;記憶力也是驚人的;在1984年到深圳的時候寫的幾個毛筆字;過了八年還能一字不錯地說出來。別的人經歷過他的那麼多坎坷;就算不同流合汙;也會消極遁世。別的人到了他這個年齡;就算不是老年呆滯;也會反應遲鈍。他卻仍然擁有驚人的活力和驚人的信念。他頑強地固守“中國不能亂”的信念;如果有誰威脅到這個信念;他就會毫不留情地予以制止;甚至還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他性格中冷酷的一面。但是他卻更加熱心改革;他相信改革是使他的國家長治久安的惟一出路。毫無疑問;他所受的是經典的共產主義教育;但是他卻擁有一種徹底務實的精神。在共產黨的老一輩領袖人物中;他幾乎是惟一把經濟問題置於意識形態糾紛之上的人。他看透了老百姓之所以擁護共產黨;是因為共產黨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這一點在他以前採取的行動中;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對他今後將要採取的行動;也是一個重大的烘托。

研究那個時候的全部資料;可以發現;當時對第一代領導人持強烈頌揚態度的人;同時也對第二代領導人持有強烈的批評態度。這情形有點像鄭仲兵所說;現在有人極力鼓吹“毛澤東熱”;“它的另一極自是在製造‘鄧小平冷’。”

txt電子書上傳與分享

中國歷史永恆的主題

現在;1990年即將過去。12月26日;聖誕節後第二天;也是毛澤東誕辰紀念日;“毛澤東熱”達到了高潮。韶山管理局的文輝抗說;這一年來參觀的人第一次超過了九十萬;眼看就到百萬了。這些人大都來自這個社會的底層;這從他的故居里的參觀者留言簿上就可看出來。有個人說:“毛澤東同志是一心為公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範。”另一個人說:“他擁有極大的權威;但不以權謀私;他擁有眾多的財富;一生從來沒有享受。嚴格要求親屬。他是我們永遠懷念和崇拜的領袖。”還有一個人說:“偉大的人格;偉大的人品;嚴格要求自己。”新華社記者楊繼繩讀了這些;覺得真是“耐人尋味”;不禁問道:“這是紀念毛澤東還是批評現實啊?”

對於這種事;中國人早就有個說法;叫“借古諷今”。除了那些老百姓;那時候借古諷今的人至少還有一個大人物。他說:“這實在是社會主義中國;甚至是整個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大‘奇觀’。”他不愧是黨的最有名的理論家;所以不肯拘泥於凡人的牢騷和慨嘆。他的思考先在《新聞出版報》上發表;幾個月後又出現在《中流》雜誌上;讓人眼界大開。

這個人的想法是;在有人宣佈“共產主義已經死亡”的情況下;中國出現的“毛澤東熱”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話說得高屋建瓴;但多少讓人聽出他在懷念“第一代”的時候;也流露出對“第二代領導人”的不屑:“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和平演變’警告;並提出了防止‘和平演變’的戰略任務;是惟一對東歐、蘇聯目前發生的情況作過預言的馬克思主義戰略家。”“整整這一代的青年;在這個特定的歷史關頭;喚起對毛澤東同志的感情;喚起對他的著作學習的熱情;應該說是一個大好事。”

他侃侃而談;自信抓住了時代脈搏。這時候有一位記者問他;這些年來;我們國家曾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熱”;像“弗洛伊德熱”、“薩特熱”、“現代派熱”;後來似乎都煙消雲散了;“這個‘毛澤東熱’會不會一陣風就過去了呢?”“不會!”他斷然說;這是“中國歷史的永恆主題”。

記者當場為他喝彩;說這一番“滿懷熱情”的談話;體現了老同志“對社會主義命運的密切關注”。他也停下來;把一雙眼睛投向遠方;目光如炬;大義凜然;自信已經“上升到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一個名叫鄭仲兵的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