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隨便說嗎?”
事情過後,太宗一直猶豫不決。皇帝那把椅子太尊貴了。給侄子不給兒子,名聲動聽,心裡卻捨不得。最好的辦法是既撈名、又得利,關鍵在於八賢王趙德芳。將來,我把江山給他,名聲有了;他又力辭不受,仍讓我的兒子當皇帝,利益也有了。這才是上上策。可是八賢王也知道皇帝那把椅子無與倫比,他能力辭不受嗎?人家即位可是名正言順,半點不虧心呀!為這事,太宗皇帝十分苦悶。今天,八賢王提出讓太子趙恆監國,並說“對他將來稱帝很有好處”。由此可見,德芳絕無野心,他已經把太子即位視為正統。好,好極了!宋太宗心情舒暢,既然皇位牢固,那就御駕親征吧:“御侄,單靠你兄弟趙恆一人,朕不放心,還是讓你三叔及高、鄭二王留在朝中共同輔佐太子吧。”
“皇叔聖明。”八賢王心想:三叔理王趙光美及高王、鄭王都是忠臣,卻不夠良將。他們的軍事知識有限,武功也平常,若臨前敵,作用不大,輔國卻很合適,萬歲想得周到。
皇帝出朝,地動山搖。何況八賢王伴駕,一國二君同行,更是非同小可。這個訊息立即傳到遼國。遼景宗吃了一驚:哎呀,大宋皇帝御駕親征,天朝必定軍心大振。從心理上來說,我方承受的壓力太大了,這可如何是好?他的心思早被皇后蕭綽看在眼裡:“陛下,這也沒什麼可怕的。他們能親征,咱也能!他們有一帝一王,咱就去一皇一後……”
“啊?皇后,你我君妻也要出征……”
“非去不可!我們不去,三軍將士會毫無鬥志。陛下,宋國皇帝敢臨軍前,你也敢嗎?”
“敢,當然敢!只是皇后太辛苦了。”景宗明白:在這關鍵時刻,決不能退縮!
兩國皇帝親征,大戰升級了。一場暴風驟雨,即將灑落人間!
卻說大宋元帥潘仁美,威風凜凜,傳下軍令:河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陝西等中原六省,每省徵兵五萬,那真是鋪天蓋地,無邊無沿!再調河南洛陽元帥郭寶、商丘總兵孫辛、項城總兵劉鐵周;山東濟南元帥嚴濟、青州副將遲家源、威海總兵姜格生;湖北武昌元帥魯金流、副將蘇雙柳、宜昌總兵花安福、棗陽總兵唐懷山;安徽蚌阜元帥馬中橋、參將黃綃珠、銅陵總兵殷高坦;江蘇淮陰元帥白復興、金陵元帥江容旺、崑山總兵陳正議;陝西長安元帥杜象元、參將鐵子鹿、漢中總兵巴長齡、潼關總兵陳桑古等二十員大將軍前聽令。如果加上楊家父子九人和金鞭鎮殿王呼延贊,那麼,有名有姓的高階將領正好三十位。潘元帥居中,左邊是呼王爺,右邊是楊令公,其他大將排列兩側。只見旗幡招展,號帶飄揚,簇擁著一帝一王兩臺御輦,車轔轔、馬蕭蕭,離開京師,開赴邊關。
途中無事。雖有各地官員接駕,皇帝一律免見。這天中午,大隊人馬來到紫荊關。
卻說紫荊關乃是內三關的最前沿。外三關失守以後,這裡變成了第一道防線。為了加強這道防線,陳琳、柴幹、郎千、郎萬、黃龍、黃虎、石青、苗剛、馬巨、郭虛、吳凱、劉奇等邊關十二大總兵都集聚在這裡,他們日夜把守城池,半點不敢鬆懈,已經擊退了遼國六次進攻,再要是挺下去,恐怕挺不住了。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來了援兵。至於聖駕光臨,早就聽說了,出城十里,參見萬歲。
紫荊關領域狹窄,豈能容下五十萬兵馬?潘元帥傳令,大兵關外紮營。洛陽元帥郭寶等二十員地方將領負責指揮,其餘的朝臣隨駕入關,共同聽取陳琳彙報。
來到帥堂,皇帝上座,八賢王奉陪。中間的帥位卻坐著潘仁美。這是打仗的規矩,只要動兵,總指揮就坐在正當中。名正言順,這叫“帥不離位”。其他將領,身份再高也得站著。當著皇上和八賢王的面,潘仁美很會來事:“來呀,給呼王爺和楊令公看座。”
“謝座。”兩位重臣還得表示尊敬。
呼王心說:在京都顯不出來什麼,到了前敵就顯出將帥差別太大。元帥比將軍高貴多了,權力也大多了。幸虧二位聖駕親征,不然的話,潘元帥收拾楊先鋒易如反掌!
單說陳琳等十二位大總兵戰戰兢兢:“啟奏萬歲、王爺,回稟潘大帥、楊副帥、呼延監軍,我等無能,丟失北三關、外三關,今日首先請罪。”
“站起來說話。”潘仁美故作高姿態,“遼國來勢兇猛,敵我兵力懸殊。你們能夠奮力守住內三關,就算很有功勞了。據本帥所知,你們十二個人都是邊關老臣的後代,父子兩輩為國受土,應該表彰。我還聽說,你們都是楊令公的門徒弟子,師父教導有方,才培育出你們這樣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