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之心想:“都到這了,離戰場不遠,正好去戰場尋一口刀劍,以作防身之用。” 走回戰場。 又經過了兩天發酵,日曬雨淋,屍身越加腐臭。遠遠還有二三百步,便已覺臭氣熏天,十分刺鼻。 江平之忍住乾嘔衝動,斂息走了進去。 戰場上屍體腐朽,多數屍體已看不清面目,臉上基本是殘皮碎肉,有的地方已沒了肉,露出森森白骨;乾涸的血漿和變質的筋肉攪和在一起。 戰場上已沒了狼群,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專門食腐的禿鷲, 半人高的禿鷲也不怕人,黑壓壓一片扎堆在江平之身旁,若無其事地啃食著屍身內臟或是眼球。 屍身密密麻麻,江平之有時不小心踩到手臂和肚子,像踩到香蕉皮一樣,險些滑倒。 他一邊走 一邊尋著,大多數長刀短劍都已難堪再用,很少找到完整的; 斷的斷、缺的缺,就像這些屍身一樣。 找了兩三把相對完好的,夾在腋下,打算等最後再挑選。 轉念間,突然想到楚帥甦醒以來並未佩刀,應該是把刀遺落在了這戰場上。 遂向發現楚子期的地方走去。 走到那裡,把那幾堆層層疊疊的屍體都翻了個個兒,手上搞得全是暗黑色的血漿,還黏上不少蛆蟲;仍舊沒有找到。 “奇怪。。” 江平之不禁皺眉,努力回憶楚子期之前描述。 “對了,楚帥曾說他從山崖上滾落而下!” 江平之抬頭用目光細細搜尋。 陡坡上灌木叢生,多有遮擋;間有野花野草星星點點,看不很真切。 “找到了!” 好在他視力極佳,搜尋了一會兒便看到,山腰一叢灌木上掛著一個灰褐色為底,裝飾著暗紅色朱漆的物件。 正是楚帥的寶刀。 江平之扔掉夾著的兵器,向山上爬去。山坡陡峭,本有大路可繞山而上,但江平之仗著體力過人,腳步輕健,忽左忽右,踩著岩石或灌木,矯如靈猿,直線而上。 沒一會兒便取到了寶刀。 上山快,下山更快。他並未練過輕功,全憑一雙腿,比輕功也差不到哪去。 下山由於慣性影響,越衝越快,到最後速度都有些失控, 江平之不慌不忙,前腳掌著地,身體前傾,順勢往前翻滾,直滾了五六圈,才卸掉全部的衝力。站起身拍拍塵土,便返程向楚帥埋骨之地回去。 路上把玩長刀,抽刀出鞘,寒光逼人。 “果然是寶刀!” 刀鋒三尺七寸,重七斤十三兩。 刀背厚,刀刃薄,刀身光滑如鏡,略一轉動,陽光折射入眼,炫目非常! 用指尖輕輕在刀刃上滑過,淺淺地留下一條切口,幾息之後,才開始緩緩滲血。江平之微微用力,擠出一顆血珠 滴在到刀身上,刀身微微晃動,血珠在上面流來流去,毫無滯礙。 手臂微震,血珠飛出,刀身毫無痕跡。 “印象裡聽楚帥提過,此刀是前朝兵器大師伯夫徹生平所鑄二十口刀劍之一,此刀在二十口利器之中也是得意之作。名叫離別刀。 相傳此刀最初是百多年前的一代名俠楊崢,花千兩黃金請伯夫徹打造,伯夫徹本不願意,楊崢在門口苦等三天兩夜才感動了伯夫大師。” 後楊崢持此刀,光天化日,斬世襲一等侯狄青麟於侯府;灑然而去。 是以人刀皆名動天下。” 楊崢歸隱,不知所蹤。 有友人拜訪他,問他為什麼此刀名為離別? 他說,因為這把刀無論砍中了什麼都會造成離別。如果它砍中了你的手,你的手就和腕離別;如果它砍中你的腳,你的腳就會跟腿離別;如果他砍中你的咽喉,你就跟這個世界離別了。 最後幾經輾轉,落到了楚帥手裡。” 楚帥曾說:“此刀名為別離,實則是為了相聚。 因為楊大俠不願意被人強迫與相愛之人離別。” 現在它落到了江平之手中。 江平之還刀入鞘,掌中撫摸,愛不釋手。 行至楚子期埋骨處,日已西斜。 江平之隨意坐在地上,取下腰間木板,用離別刀在木板上刻下“大漢徵西大元帥武安侯楚子期之墓”十數字正楷。 把木板端端正正插在墳上,退後幾步。 跪倒在地。 端端正正磕了三個頭,觸地有聲。 第三個磕完,並沒有著急抬起頭來。 他感覺血流湧上臉龐、腦袋。 他甚至感到了淚水從淚腺向著眼眶奔湧而來。 他心中五味雜陳,有千言萬語想說。 但他決然地抬起頭來時, 面色如常,只道:“楚帥安息。”眼中不見一星一點淚光。 他手持離別刀,轉身就走。 他剛剛已經歷了離別; 他先是離別了戰友,然後離別了楚帥,同時也離別了一種生活和信仰。 他已嚐到了離別之苦。 他心中暗暗發誓, 他今後再也不要被人強迫著離別。 只有他讓別人離別。 他要拼盡全力把性命和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 平野日暮。 一人一刀, 向著遠處走去。 消失在地平線的盡頭。喜歡江平之的炸裂修仙傳()江平之的炸裂修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