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幾位貴賓,你們誰能說出唐太宗與《蘭亭序》的故事,這幅明本就送給他了。” 還未等沈愈想出怎麼用最低的代價拍下這幅明本蘭亭,哪知道章宗寶竟然說出一句讓他極為驚訝的話來。 章宗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以他的經驗來看,連續流拍兩件拍品,那對下面的拍賣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乾脆送出去就完了。 這件字帖雖說是明本,但終歸是佚名,往高處說也就是十幾萬的東西,索性送給沈家小子也不錯,也算報了他剛才鑑定那幅宋畫的“恩情”。 並且讓沈愈說一說《蘭亭序》的珍貴之處,對下面的幾件拍品也是有好處的。 現在鑑賞臺上除了寶緣自己的那些託外,只有徐多福與沈愈二人。 徐多福不會跟沈愈爭什麼,若是沈愈能說出來,那自然就是沈愈得到這幅明本蘭亭了。 反過來,就是徐多福要了這幅明本,那徐家也算欠了自己一個人情,章宗寶覺得這買賣做的也划算。 果然如章宗寶的猜測,徐多福痛快的把服務人員遞過來的話筒交給了沈愈。 一時間拍賣大廳內的目光又集中在沈愈身上。 而臺下很多人大呼可惜,這種好事怎麼自己就碰不上呢? …… 好事臨頭,沈愈自然不會拒絕,他拿起話筒先是對章宗寶表示感謝,接著緩聲道:“章董剛才對大家說,此貼之前的幾件拍品為‘開胃小菜’。 “那在說唐太宗與《蘭亭序》的故事之前,我也說一個開胃小菜,當然這不是耽誤大家時間,也是為下面的故事起個開篇。 “這個開胃小菜就是王羲之與《東床快婿》的典故。 “東晉名臣,大書法家郗鑑為女兒郗璿選婿,他與當時的宰相王導是至交好友,也是同為託孤大臣之一,於是想從王家選一個青年才俊作為女婿。 “琅琊王氏為魏晉名門,也是顯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詞。 ‘ “古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字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其子弟人人相貌出眾有才氣。 “於是郗鑑找了個時間就跟王導說著這件事,王導一聽這是好事啊,我王家沒成親的年輕子弟有二十多位呢,你隨便挑,隨便選,選上哪個是哪個。 “郗璿是京師建康有名的美女,更有女中仙筆之稱,王家的後輩也早就聞其名。 “郗鑑當時已位極人臣,所以王家子弟聽到這件事後個個都收拾的很乾淨希望被選中。 “但郗鑑卻選了一個東廂房牆邊袒胸露懷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年輕人,此人就是王羲之。 “後來王羲之與郗璿結為夫妻,彼此相敬如賓,王羲之七子一女均為郗璿所生。 “後來王羲之名滿天下,從此以後,令袒與東床就成了對別人女婿的尊稱。” 沈愈說完,臺下非常安靜,倒不是大家嫌棄沈愈耽誤大家時間,而是聽入迷了,直到章宗寶帶頭鼓掌,臺下才掌聲如雷。 …… “那唐太宗《蘭亭序》從哪裡來的呢? 這是一個千古之謎,要知道李世民與王羲之可隔著三百年左右呢。 據傳,王羲之的真跡一直在家族內部流傳,直到隋朝傳到他的七世孫,也就是第五子王徽之的後代王法極手中。 但是此人卻是出家當了和尚,法號叫作智永,與其祖輩一樣,智永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大師,他所創的楷書“永字八法”影響極為深遠。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鐵粉,曾經用御府金帛購買王羲之真跡,自己對王羲之的書法學的也非常好,這在新舊唐書中都有提到,是事實。 李世民覺得除了王羲之的字是盡善盡美外,就連鍾繇、王獻之,蕭子云寫的也各有缺點。 當時王羲之的真跡,李世民有很多,但獨缺蘭亭序,並且《蘭亭序》的摹本他已經有了不少,但摹本終歸是摹本,再好也是下真跡一等,於是他就派親信尋訪王羲之的後人。 天下之大,茫茫人海,普通人找一個人如同大海撈針,但對於李世民這一朝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只是一句話的事。 很快,侍衛們就得到了智永大師在山陰永欣寺出家的訊息,但等侍衛們找到智永大師時,對方已經圓寂了。 因為智永大師沒有子嗣,按理說這事到此為止了。 偏偏他有一個徒弟叫辯才, 有徒弟也沒關係,這很正常。 但偏偏辯才和尚也是一個書法高手,他書寫的《蘭亭序》已得王羲之書法精髓。 當尋訪的侍衛把辯才和尚的書法拿回去的時候,李世民就認準《蘭亭序》真跡肯定在他手裡,因為他寫的蘭亭序已經比很多名家的都好,若沒有真跡日日研究觀賞,不可能有此成就。 於是李世民就將辯才請到了長安,然後向辯才詢問《蘭亭序》的下落,若是在其手上無論多少金銀都願意出。 辯才和尚卻是回答的天衣無縫,只是推說自己確實在先師智永禪師的房間見過《蘭亭序》,但因為隋末大亂,師徒二人多次避亂,真跡已經遺失,這也是師父的臨終憾事之一。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