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鄭建安手中拿著一尊藥王雕像。
雙目凝視,頗有些愛不釋手。
這尊雕像高約十六厘米,以整塊無暇白玉雕琢而成。
其色澤並非單一的純白,而是在潔白之中隱隱透著一抹溫潤的柔黃,恰似羊油冷卻凝固後呈現出的那種柔和之色。
這種獨特的色澤從古至今在採玉、制玉、琢玉、販玉以及古玩行當裡還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那就是:“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毫無爭議的白玉之王!
細細端詳其雕工,更是令人讚歎不已。
整體風格古樸厚重卻又不失靈動之氣,藥王的形象被雕刻的栩栩如生,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其周身都散發著一種威嚴莊重的氣勢,彷彿這就是藥王本身。
而藥王的面部表情更是刻畫得入木三分,五官端正,氣宇軒昂,眉眼間透著一股慈悲與睿智,彷彿下一秒就會開口濟世救人,
從各種小細節看,足見雕刻者技藝之精湛,隱隱有爐火純青的宗師氣質。
沈愈站在不遠處,臉上不由得浮起一絲苦笑。
這鄭建安還真是有兩把刷子!
雖有些囂張,但就眼力而言,堪稱這個年齡段中自己見過的最強者!
沒有之一。
絕對是四十來歲這個年齡段眼力最強之人!
這尊羊脂白玉的藥王雕像,此前被虛風隨意地丟擲在一堆雜亂無章的玉雕堆裡,因為長時間無人問津,以至於表面積累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幾乎把其原本的光澤完全掩蓋。
然而,鄭建安卻能在這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堆物件中,一眼便將這尊珍貴的玉雕精準無誤地挑選了出來。
待吹乾淨上面的灰塵後,一尊五官比例協調、端正大氣,頂階雕工的羊脂白玉藥王像顯露出來。
此等眼力,確實了得!
沈愈自問,若自己沒有金瞳這個金手指的話,不一定能比的上他。
除了字畫外,當是輸多贏少!
倒不是說鑑寶的知識不夠,而是說在一堆古玩中快速分辨出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這個鄭建安彷彿有一種特有的尋寶天賦!
他可以快速的在一堆破爛中把最好的古玩挑選出來。
這一點,不管是東江還是楚州,所有沈愈見過與此人同齡的古玩從業者,都沒有他的能耐大!
另外,虛風這家小古玩鋪子的好物件未免也太多了些吧?
不僅有深青色核桃般大小寶光“劉海戲金蟾”的法器,還有一幅張萱《衛夫人繪像》的元代摹本!
這又被找出一尊羊脂白玉的藥王雕像。
這接二連三的驚喜,讓沈愈對這家小店感到既驚訝又好奇。
店裡會不會還有價值更高的古玩呢?
沈愈的目光重新聚焦於這尊白玉雕像,與此同時,關於藥王的資料在他腦海中逐漸浮現。
在唐代以前,藥王在每個時期都不一樣。
首先,神醫扁鵲憑藉其起死回生之術在戰國時期聲名遠揚,被後人尊為藥王。
東漢的開國功臣邳彤也被尊為藥王,
神醫華佗,在亂世中救死扶傷,醫聖張仲景一部《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石,他們二人亦有藥王的尊稱。
八仙中的鐵柺李,因其腰挎葫蘆有懸壺濟世的傳說,在民間信仰中也佔據著藥王的一席之地。
還有韋慈藏、韋善俊、韋古道這“三韋”,他們在醫術上各有所長,或精於方藥,或擅長養生,其聲名在當時社會中廣為流傳,也被視作藥王。
但是到了唐以後,藥王大多指的是孫思邈。
孫思邈,唐代著名道士、大醫藥學家。
並且是高壽之人,活了142歲。
孫思邈出生在北周,與隋文帝楊堅同年出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時便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
他曾被西魏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也就是隋文帝楊堅的岳父以及唐高祖李淵的外祖父贊為:聖童!
孫思邈是因病學醫,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成為名醫中的神醫!
孫思邈除了醫術精湛外,醫德更是如仙人一般,他救治病人強調要不分貴賤,不分貧富,一視同仁。
並在首次主張治療婦女兒童疾病要單獨設科,擁有醫學界的無數個第一。
被後世尊稱為“藥王”屬於實至名歸!
到了北宋徽宗時,追封為“妙應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