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是古畫,但不是真跡(1 / 2)

如同裴玉琴想的一樣,沈愈的確察覺到了此畫的幾個關鍵問題點。

他自幼接觸古玩,對於各種字畫的形式瞭如指掌。當這幅畫呈現在眼前時,即便尚未開啟,沈愈也一眼便看出此畫乃是一幅典型的直幅立軸畫。

所謂立軸畫,就是由繩帶、天杆、地杆以及軸頭共同組成的字畫形式。

上端較細的為天杆,下端裝有木軸較粗的為地杆。

這樣既可以捲起來妥善存放,也能夠懸掛在牆上供人鑑賞。

但有一點,“立軸畫”與“典型的立軸畫”是不同的!

之所以稱這幅畫為“典型立軸畫”,是因為這種字畫的裝裱方式極為的複雜,在明清才得以完善。

宋元時期也有很多立軸畫存在,只是單從裝裱上遠不如明清兩朝這般繁雜。

像自己那幅《煙寺牧歸圖》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張畫紙,沒這麼複雜的裝裱。

僅從這一點來看,此畫是牧溪大師真跡的可能性瞬間降低了兩成。

眼神繼續在畫卷上流轉,很快沈愈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這幅畫的天地杆與軸頭明顯是新換過的,而且還是價值不菲的小葉紫檀。

很明顯,這是賣家想給這幅畫增添一些門面。

只是這種做法在沈愈這樣自幼接觸古玩的行家眼中無疑是畫蛇添足之舉。

要知道真正的真跡根本無需如此刻意裝飾,往往只有贗品才會需要藉助這些外在的修飾來提升其“價值”。

基於這一點,此畫是真跡的可能性再度降低兩成。

此時的沈愈表面雖不動聲色,心中其實已然有了初步的判斷。

從畫紙上講,此畫當是一幅古畫,但是牧溪大師真跡的機率很小很小。

趁著顧正巖與西門侯詳談,沈愈不動聲色地解開畫繩將畫緩緩展開。

隨著畫卷的展開,一幅筆墨圓勁,大巧不工的花鳥畫呈現在眾人眼前。

有畫名,名為:“竹林鴛鴦圖。”

兩隻鴛鴦站在一片竹林上,一隻梳理羽毛,一隻目視遠方。畫風簡單,筆墨也不多,卻又活靈活現。

花鳥畫,在傳統繪畫裡,屬於一個極為重要的題材。

這幅畫中的兩隻鴛鴦,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羽毛細膩,眼神靈動,竹林的描繪也十分精緻,竹葉的紋理雖不算清晰,卻給人一種異常真實的感覺。

沈愈靜靜地凝視著這幅畫,短短十幾秒的時間,他馬上就判斷這不是牧溪大師的真跡。

牧溪大師的真跡有著一種超凡脫俗的禪意在其中。

換句話說,大師早已超越凡俗,不會在畫中表達自己強烈的個人情緒。

但這幅畫卻不是。

這幅畫中有一種特別明顯的憤怒或者說是怨氣。

鴛鴦的眼睛不僅好像在動,更像是在翻白眼。

看到這裡,沈愈心中一動,“奇怪,這畫怎麼有點像八大山人的真跡?”

心中默唸一聲鑑寶,一團深藍色如同核桃一般大小的寶光在畫上方三寸處急速凝聚而出。

深藍色指的是清初期或者清早期。

沒錯,八大山人正是活躍在這個時期。

一切的一切都對上了!

八大山人名為朱耷,是大明皇族,父親病故,國破人亡,為了不暴露身份有時候還要裝瘋賣傻,心中自然滿是鬱憤,所以才有話裡小動物翻白眼的獨門標記。

看到這裡,沈愈不禁在心裡吐槽一句,這西門家族叔侄倆的眼力委實算不得好。

風格這麼明顯的畫竟然看差了,委實難以理解。

假設這幅畫是在楚州或者東江的一些古玩店,今天擺出來,只要價格合適,24小時內就會被買走。

而出雲國的某些藏家的眼力也實屬一般。

據祖父某位在出雲國有親戚的老友說過,唐代宗師閻立本的某幅真跡曾數次被藏者拿去出雲國售賣,但愣是沒有一個人看到是真品,最後成了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西門前輩,不知道您這幅畫準備賣多少錢?”沈愈語氣平淡地朝西門侯問了一句。

西門侯沒有猶豫,“兩千萬!”

沈愈心道,還不算太黑。

心黑的話,怕是要喊兩億。牧溪大師的真跡也確實值兩億。

沈愈微微點頭,站起身朝顧正巖微微躬身,“顧先生,這幅畫晚輩看了,畫工很好。可惜因為晚輩眼力不夠,還是看不太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