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冶(上)(1 / 2)

在唐朝的烏程,有一位三品官員,名叫李肅。他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曾經擔任過宰相一職,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李家家風嚴謹,注重家族榮譽和家教傳承,這種氛圍深深地影響了李肅的一生。 李肅的妻子是蕭氏,一位賢淑美麗的女子。她不僅溫柔體貼,而且精通詩文,常常與李肅一起品味詩歌之美,探討人生哲理。兩人相敬如賓,共同養育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取名李冶。 李冶自幼便展現出聰慧機敏的特質,她喜愛詩歌,常常在父母的薰陶下,跟隨他們學習詩詞歌賦。她天資聰穎,很快就能夠熟練掌握各種文學技巧,創作出許多優美的詩篇。她的詩作風格清新自然,意境深遠,深受家族長輩們的喜愛。 在李家的大宅院裡,綠樹成蔭,花香撲鼻。每到春夏之交,院子裡的牡丹、芍藥等花卉競相綻放,吸引了許多蝴蝶和蜜蜂前來採蜜。在這樣的環境中,李冶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她的心靈在詩歌和自然的雙重薰陶下得到了充分的滋養。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冶的詩歌才華愈發出眾。她的詩作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意境深遠,常常能夠觸動人的心靈。六歲的那年春天,李肅帶著李冶到庭院裡賞花。庭院裡,薔薇盛開,花香四溢,蝴蝶翩翩起舞。李肅指著薔薇,微笑著對李冶說:“女兒,你能以此為題,吟一首詩嗎?” 李冶站在薔薇花叢前,深吸了一口花香,心中湧動著靈感。她稍作沉思,便毫不猶豫地開口吟道:“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天籟之音。 李肅聽著女兒的詩作,心中既驚又喜。這首詩的早慧程度令人驚訝,小小年紀便顯示出如此詩才,將來必定能夠成為一位傑出的詩人。然而,詩中的某些詞句卻讓李肅的心情變得鬱悶起來。他深知古人常說詩是預言,而且往往是不祥的預言。這首詩中的“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因“架”與“嫁”諧音,似乎預示著女兒將來尚未出嫁時心緒便會亂舞,想入非非。 李肅皺眉深思,覺得這樣的詩句出現在一個六歲女孩的詩中,確實有些不妥。他想到了家風嚴謹的家規,以及自己對女兒的教育。他一直希望女兒能夠成為一個賢淑端莊的女子,恪守婦道,為家族爭光。然而,這首詩卻讓他開始擔心女兒將來是否會走上失足之路。 於是,李肅忍不住對身邊的妻子蕭氏感嘆道:“此女將來富有文章,然必為失行婦人矣。”蕭氏聽到丈夫的話,不禁心頭一緊。她也深愛著女兒,不希望她將來走上歧途。然而,她也知道丈夫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作為母親,她同樣希望女兒能夠成為一個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女子。 兩人站在薔薇花叢旁,沉默了一會兒。李肅看著女兒天真無邪的臉龐,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不能僅憑一首詩就斷定女兒的未來,但也無法完全消除心中的疑慮。他深知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重大,必須引導女兒走上正途,避免她走上失足之路。 蕭氏輕輕地拉住李肅的手,安慰道:“夫君不必過於擔心。孩子們的心性未定,還有許多年的時間來引導和教育她。我們可以多陪伴女兒,教她讀書明理、修身養性。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女兒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德有才的女子。” 李肅點了點頭,心中稍微寬慰了一些。他深知妻子的賢淑和智慧,相信在她的幫助下,一定能夠教育好女兒。他決定放下心中的疑慮,更加關注女兒的成長和教育。 為了確保女兒的貞操和未來的名譽,李肅和妻子蕭氏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將年僅11歲的李冶送到剡中玉真觀修道,成為一名女道士。在他們看來,道觀的環境清靜幽雅,遠離塵囂,有利於女兒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他們希望李冶能在道觀中靜心修行,養成一種沉靜內斂的性格,避免世俗的紛擾和誘惑。 送別的那天,李肅和蕭氏心情沉重,眼中充滿了不捨和擔憂。李冶卻顯得異常平靜,甚至有些期待。她站在道觀門前,回首望著父母,微笑著說:“爹爹,母親,不用擔心我,我會在道觀裡好好學習修行,不讓你們失望。” 李肅和蕭氏對視一眼,心中五味雜陳。他們知道女兒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們只希望她能夠在道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走上正途。 然而,讓李肅和蕭氏沒有想到的是,李冶脫離了他們的管束後,反而變得更加自由散漫。在道觀裡,她除了讀經之外,便是作詩、習字、彈琴。她熱愛詩歌,喜歡用文字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理解。她的詩作清新脫俗,富有靈性,很快就在當地文人圈子中傳開了。 李肅得知女兒在道觀中的表現後,心中不禁有些擔憂。他原本希望女兒在道觀的環境中改變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沉穩內斂。然而,現在看來,女兒似乎並沒有按照他的期望去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