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磅,估計在整個新世界就沒有哪條戰艦能負荷這門大傢伙具有毀滅性的後坐力而不散架的,除了這個小小的缺憾之外,這門青銅巨炮從各方面來看都堪稱是一件完美無缺的戰爭藝術品。
在舊世界的歷史中,為了攻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二世不惜工本,鑄造了著名的烏爾班大炮,如願以償地敲開了君士坦丁堡這座東羅馬帝國的千年帝都,曾經被稱作牢不可破的厚重城牆。
心滿意足之餘,攻克名城的蘇丹下令參照烏爾班巨炮的標準仿製了一批重型火炮,預備對付那些迫近到更名為“伊斯坦布林”的新首都的敵軍艦隊。
一轉眼,時間又過去了三百多年,1807年,稱雄大海的世界霸主約翰牛海軍艦隊兵臨伊斯坦布林的城下,這批已是古董級的巨炮不負昔日的赫赫威名。在裝填新式火藥和爆炸彈的前提下,一炮命中幹掉了六十多個牛牛水兵,這些傳家寶級別的大塊頭迫使傲慢的約翰牛坐下來與奧斯曼人和談。故事到此仍未結束,極富戲劇性的環節在後面,那位奧斯曼蘇丹不知是怎麼想的,或許是出於炫耀武功的奇怪想法吧!在雙方合議達成後,蘇丹贈送了一門烏爾班巨炮給約翰牛,直到羅正道穿越新世界,這件來歷頗具傳奇色彩的古董武器仍然擺在倫敦塔供前來遊覽的遊人駐足欣賞。
第一百一十八章 香江攻防戰
第一百一十八章香江攻防戰
這門預備用來撬開香江防禦的巨炮正是羅正道參考舊世界烏爾班巨炮仿製而來的山寨貨,由於籌備時間較為倉促,在加工細節做工方面不及另一個世界的烏爾班巨炮那樣精湛宛若藝術品,不過使用效能上絕無遜色之處。
以整根合抱粗的原木捆紮而成的木筏是用來承載這門巨炮的發射平臺,此時隨著一個個亮閃閃的銅質金屬緊韌體與胳膊粗細的繩索將木製炮架與木筏緊密連線起來,確保火炮的後座力可以均勻地傳遞給下方木筏,不至於打一炮就被巨大的後坐力掀翻到海里去。
從沒打算用自家戰艦去跟香江的重型要塞炮一較長短,羅正道對這門巨炮寄予了厚望,預先進行了周密細緻的準備工作,務求行動中的每個細節都儘可能做到萬無一失,奈何這門巨炮當真不是好伺候的。
只說長度近十米的粗大炮管和所需裝填的超常規份量石松粉,體積龐大而又沉重無比的巨型石彈,不無使彈藥裝填過程充滿了挑戰性,這門巨炮的實戰發射速度,即便在最理想的射擊條件下也不過十發的樣子。用來攻擊移動目標,那效果絕不是用悲催二字形容得了,大概連調轉炮口瞄準都會來不及,負責錘平炮臺之類死靶子倒是遊刃有餘了。
“側風修正,左一,標尺四十,四分之三裝藥量,準備首發試射。”
為了確保此次攻打香江的行動萬無一失,羅正道親自帶隊上了木筏督戰,幾艘輕盈迅捷的武裝小艇扯著三角帆在左近的水域中來回遊弋警戒,在後方不遠處則是下錨停泊的旗艦復仇者號。維娜·杜波夫擔綱著炮長職務,自然不會缺席此次行動,雅靈督軍薩莉爾·拜恩照例默不作聲地跟在羅正道身後,好像是一個沉默的影子,反正除了羅正道的生命安全,她也無意干涉更多事務。布蘭多·緋炎船長受命暫代艦隊司令官職務,帶著其餘的海盜船在附近海域兜圈子,戒備香江方面可能出現的狗急跳牆反撲。
素來老練的佐拉·黑格爾則受命指揮航速最快的戰艦揚威號在外海方向巡弋,防止私掠艦隊被地精抄了後路,這一回羅正道艦隊是傾盡全力攻打香江港,志在必得之勢至此顯露無遺。
完成了全部的瞄準程式,一名手持著點火器的炮手從側面靠近巨炮,輕輕一觸之後,巨炮頂部藥池中的石松粉開始燃燒冒出縷縷白煙。早已在早前的陸地訓練中見識過這個大塊頭髮威的恐怖場面,快步退後的炮手一邊急切地把耳塞放進耳孔,一邊大聲提示著同伴們說道:
“所有人堵住耳朵,張開嘴巴。”
“轟——”
霎時間,過份第一百一十八章香江攻防戰
低沉的炮聲震撼登場,在近距離聽上去,炮聲毫無火器發射應有的那種清脆感覺,反倒是猶如置身於敲響的大鐘旁邊,叫人聽不到鐘聲只能感受到那種近乎於實質的震波傳導至全身,震得連牙齒都不禁隨之“嘎啦嘎啦”地急劇撞擊起來。
“打中了!炮臺塌了!萬歲!”
短短數秒鐘後,那枚超大規格的特製石彈在空中劃過了一道弧度優美的拋物線,不偏不倚命中了用巨石堆砌而成的香江四號炮壘。在被石彈擊中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