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玩得就是心跳的驚險把戲,羅正道自己是習以為常,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高德·尼達姆可就有點臉色發白了,忍不住開口問道:
“殿下,您確信這樣不會輸掉嗎?”
聞聲,羅正道一愣,隨即他大笑起來,滿懷必勝信心地說道:
“高德閣下,您在懷疑我的能力嗎?別忘了,我們同在一條船上,輸掉這場戰鬥,咱們的下場是一樣的,你覺得地精會跟我們來親切交談嗎?不,只有死去的人類貴族才是它們希望看到的。”
聽到羅正道如此說法,只能選擇信任他的高德聳了聳肩,說道:
“好吧!好吧!你說服我了。”
這時候,羅正道滿懷自信地說道:
“今天勝利者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地精海軍還太嫩了。”
第二百八十章 海權的遠景與現實
舊世界的軍迷時常津津樂道於討論海權,那究竟什麼是海權呢?這問題似乎非常簡單又好像很複雜,如果套用最平實可信的語言來加以描述,海權可以被視作一種使用海洋的權力。
海權是在和平時期利用海洋航運貿易獲得自然資源和經濟收益的權力,海權是在戰爭時期阻止敵方使用海洋獲益的權力,透過海權帶來的豐厚經濟收益建設一支維護海權所需的強大武力,這個互為因果的公式大致可以描繪為海權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擊沉敵人的艦隊只是奪取海權的一種最簡單手段,建立一套世界貿易的新秩序,並且從中汲取源源不絕的金錢,這才是海權的真諦,只有消耗沒有產出的事情是無法持久的。正如在舊世界,白頭鷹作為現任的海洋霸主,數十年來一直在力推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根本原因不是什麼民主和自由,當然更不是什麼普世價值和人權,這是出於維護屬於自身海權利益的本能行為。
俗稱為小綠紙的美元,在舊世界一度曾被人稱為美金,可以兌換固定比例的黃金,由此獲得了充足的信用。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元便與黃金脫鉤,實際上蛻變成了無擔保紙幣,即是所謂的法幣,說白了那就是一張蓋戳的白紙啊!
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外貿交易的基準結算貨幣都是美元,像是兔子家進口資源,不論是原油、鐵礦石、糧食,抑或是增持黃金,這些商品統統都是以美元計價的。
一句話,只要你繼續使用美元來進行世界貿易的結算,白頭鷹就可以安心坐在家裡玩量化寬鬆,用每張印刷成本八美分的小綠紙當作真金白銀來付賬還債和支付軍費,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支撐著這種秩序的核心力量是世界貿易,令其他競爭者無法拒絕美元結算體系的力量則是以十一艘航母為核心的強大米利堅海軍,所以白頭鷹的貨幣霸權被個別毒舌的專家稱作“海軍本位制”,倘若不能理解這一點,那就永遠認識不到控制海權的重要性。
誰能控制了海權也就掌握世界貿易,誰能主導世界貿易,那就獲得了全世界的財富。有了足夠的財富作為後盾,再燒錢的武器裝備也不是問題,這就反過來強化了對於海權的控制力。
哪怕在剛剛結束的東寧一戰中,羅正道重創了地精大艦隊和守備艦隊,照樣也阻止不了地精第二帝國重新訓練一支海軍,之所以他的處境如此被動,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他沒能控制海權。羅正道僅僅是用暴力打破了地精利用區域海權來威脅自己的企圖,卻沒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區域海權。類似世界海權這種神器級別的玩意,羅正道在短期之內就不必奢望了,雅靈帝國和精靈聯邦這兩座大山不是他有實力撼動的,不斷敲打地精海軍也將會變成一項長期任務。
真正促使羅正道感到壓力的環節是下一步,如何獲取海權所帶來的豐厚利益,若是不能從奪取的海權中獲取收益,這種單純依靠武力的破壞行為是不能持久的。
在華夏曆史中,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令無數後生晚輩嗟嘆錯失了良機,實際情況遠非這麼簡單。那種以宣揚國威為目標的所謂海權,徒有消耗而無實際收益無法持續,若不及時停止下來,這筆鉅額開銷反倒會把大明王朝的財政提前百八十年拖垮。
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探險家駕著幾百噸排水量的帆船殺入印度洋時,他們得到的是近乎無窮無盡的香料和東方特產收益,哪怕這是用大炮和殺戮換來的,但也從中窺見海權的血腥本質。
相形之下,極富政治色彩的大明王朝鄭和艦隊則是一支對外炫耀天朝威儀的外交使團,無非是撐起萬國來朝和解決皇帝好大喜功的面子問題。毫無疑問,葡萄牙人的殖民和貿易能給國家財政帶來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