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危機,卻不得不讓他產生了整肅的想法。兩白旗和兩紅旗之間的一戰,在他看來已經無法避免!
在山海關之戰中,作為清軍主力的兩白旗和兩黃旗的力量都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漢八旗的地位一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現在孔有德等人已死,而在山海關戰役中出賣阿濟格的尚可喜和沈志祥,也遭到了多爾袞的處決。
這時吳三桂和耿仲明等漢軍將領,在漢八旗中的身份便變得愈發重要起來。尤其是吳三桂的正紅旗,蒙古平叛中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來去如風,十天不到便凱旋歸來,讓其本意只在試探吳三桂忠誠的多爾袞也感受到了震撼。
自此,多爾袞對吳三桂多加籠絡,每每都有賞賜。更把正紅旗置在了漢、蒙八旗之首,倚為自己左右臂膀。
但吳三桂自己的真實想法又是怎樣?恐怕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了。在他看來,無論是大明還是大清,忠於誰,不忠於誰已經並不重要了,只有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才是處身立命的根本之道。在這一點之上,他非常羨慕自己曾經的兄弟朱斌。
朱斌的成功之處,便是在於握有戰無不勝的江南軍,進可攻。退可守,天下大勢盡在掌握之中,便是當日對著朝廷也敢硬幹。不過,吳三桂也能清晰地認識到,朱斌之所以當日能那麼肆無忌憚,除了江南軍外。還有江南全省以為後盾。而這卻正是自己不具備地。
現在自己已經擁有了正紅旗,而再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便成了吳三桂所要考慮的當務之急。現在多爾袞急需利用自己,這一點,便成為了吳三桂與多爾袞討價還價的籌碼。他向多爾袞隱晦的提出了要求。請求將黑扯木一帶做為自己的屯兵之所。
然而這一要求卻超過了多爾袞地心理底線,無論多爾袞多麼器重吳三桂,但在他的眼裡漢八旗卻始終只是滿人的奴才而已。要封給吳三桂一塊地,縱然自己答應了,也一定會在朝廷裡引起軒然大波。這將使本來就風雨飄搖的自己,會更加受到政敵的攻擊。
被拒絕地吳三桂未免有些失望。但很快一件發生在盛京的大事,開始改變了他的命運。
順治元年十二月初八,以固山額真塔木善等人為首,因不滿多爾袞的政策,起兵反叛,並打出了“清君側,除佞臣”的旗號。這位佞臣不用說自然就是多爾袞了。
雖然這次起兵的規模並不大,但其意義卻是重大地。這在清朝來說從所未有。對多爾袞來說。現在正是他急需穩固自己地位的關鍵時刻。而塔木善等人的反叛行為,卻極大動搖了多爾袞的威信。使他的權利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而對於塔木善的反叛,八旗旗主迅速分成了不同心態的幾派。多爾袞和阿濟格地兩白旗毫無疑問的要堅決鎮壓。兩藍旗,兩紅旗則採取了觀望地態度,看多爾袞如何處置這件事情。而兩黃旗卻抱著同情的姿態,甚至在暗裡還暗中資助塔木善的叛軍。
多爾袞迅速調集完全忠心於自己的正白旗進剿叛軍。以鑲白旗一部嚴密控制盛京。以預防一切可能發生的不測。剿滅塔木善地叛亂,並不是件如何困難地事情。但多爾袞卻隱隱預感到。這次叛亂對於別有用心的人來說卻是天賜良機。
果然,就在多爾袞親自領兵出征地第二天夜裡,那位在寧遠立下“大功”的碩託,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領著本部人馬三千五百人,在盛京發起了另一次叛亂,與塔木善遙相呼應。
是夜,碩託對皇宮發起了連續攻擊。但都被設計死守的阿濟格擊退。及至天亮,各部旗在明知碩託叛亂的情況下,都不發兵。甚至連與多爾袞、阿濟格與同母兄弟的多羅豫郡王多鐸也都按兵不動。
這些人的心思都是一般無二,若碩託勝了,對他們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便是碩託失敗,對他們來並沒有什麼影響,相反卻能夠藉著這件事情進一步打擊多爾袞。多爾袞對明朝不斷退讓的姿態,已經嚴重傷害到了這些滿人的心。
而在皇宮裡的阿濟格叫苦不迭,皇宮但凡有失,自己不光辜負了多爾袞的重託,而且,自己和多爾袞的全家,只怕都將遭到碩託最慘烈的屠殺!
他心中有些責怪多爾袞,明明攝政王早就看不慣這個碩託,卻在寧遠之戰後,卻態度急轉直下,對碩託給予了充分的信任,難道他不知道碩託根本就是個小人嗎?
盛京的王公大臣們,看來對多爾袞的怨恨已經到達了頂點,竟然沒有人出手相助。攝政王卻又正在外平叛,一時半會也無法趕回來,現在阿濟格唯一的希望,只有一支軍隊,那就是駐紮在盛京城外的,吳三桂統領的漢軍正紅旗部,可是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