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會出手相助嗎?
他卻並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吳三桂也同樣陷在了矛盾之中……
天亮後盛京發生碩託叛亂的訊息已經傳到了吳三桂處,發兵還是不發,成為了擺在吳三桂面前的難題。他的部下們大多主張拒不發兵,以觀盛京局勢後再做處理。況且,沒有女真人的命令就擅自出兵,這罪便等同於謀反。
面對部下這樣的主張,吳三桂並沒有立刻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猶豫了很久之後,他對自己地親信部下說道:“我以為我們的利益是和多爾袞聯絡在一起的。朝廷裡有許多人對咱們心存不滿。若是多爾袞倒臺,只怕第一個遭殃的便是我們。咱們現在已經沒有了退路,回大明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希望便在這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管怎麼樣,這次我都決定賭上一把。只要我們能平息了碩托地叛亂。那麼便是最大的功臣。我向多爾袞要地的要求,或許也能夠得到他的允許……”
他是正紅旗的旗主,正如當年在關寧軍一樣,正紅旗只可能是他一個人地隊伍。而他,也是自己部下當之無愧的領袖。他們的一切都與吳三桂緊密牽連在一起。在吳三桂做出了出兵的決意之後,整個漢軍正紅旗迅速行動了起來。
吳三桂以大部兵馬嚴密監視城外動向,自己則只帶一千人馳援盛京。雷大同有些疑慮這麼點人卻救援盛京是否少了些。吳三桂卻笑著對自己的部下說道:“碩託,不過一無能之輩,他貿然起兵叛亂,部下未必便與他一心。一千人,平叛足矣!”當吳三桂抵達盛京城下的時候,那些守衛著城門地清兵不知其來目的,又怎麼肯為其開門?吳三桂卻以馬鞭指著城上說道:“我,吳三桂也,今奉攝政王之命平叛,十萬火急之事,爾等不開門者。皆與碩託同罪!”
那吳三桂自從平定了蒙古叛亂後,威名遠播。雖然清朝上層的大多數人依舊看不起他。但在女真中下層軍官士兵中,卻奠定了自己的威望。正當守城的官員猶豫之機,就見一名牛錄佐領跳出來大聲道:
“三桂者,攝政王所崇信大臣,雖為漢人。於我大清卻有大功。今其領兵平叛,誰敢有疑?有從三桂平叛者。請袒露左臂!”
說著,他第一個撕開了衣襟,露出了左邊臂膀,那些士兵更無猶豫,一個個都學著他的樣子,露出臂膀。帶隊官兵見群情激憤,只怕引起兵變,乃為吳三桂開啟了城門。
吳三桂兵一進盛京,迅速扭轉了局面。吳三桂一邊指揮部隊多路向皇宮進發,一邊指使兵丁各處放言“碩託忤逆,謀反大清,有從吳三桂平叛者,皆為大清功臣;碩託所部官兵即刻反正,所做一切既往不咎!”
碩託帶著的那些叛兵中一大半本來就不贊成碩託的作為,此時滿城都是這般呼喚,發聲喊,叛軍竟然散了大半,更有膽大者,反而對碩託發動了攻擊。
那碩託眼見功敗垂成,心中驚慌,身邊漢人謀士何墨對他說道:“今局面不利於我,可速退之。眼下合圍之舉尚未形成,我等當脫身嚮明境而去。若與明軍取得聯絡,何愁沒有東山再起地機會?”
他最得碩託信任,當下更無遲疑,也不管那些尚在戰鬥中的部下,與何墨二人帶著數十親信,扭頭便跑,那些剩下地叛軍眼見主帥逃跑,哄地一下便作鳥獸散。
眼看要到城外,前面卻忽然出現吳三桂帶著的百餘精兵擋住去路。那吳三桂驍勇之名,天下誰人不知?碩託不敢應戰,惶恐中不知所措。何墨卻絲毫不怕,策馬走近前道:“平西王此來,莫非想擒碩託以立不世之功!”
吳三桂大笑道:“正是,碩託謀反,吳三桂擒之。何墨,我知你是個聰明人,又是碩託的親信,這這便去對碩託說了,讓他自縛前來見我,以全我之功,在攝政王回來之前,吳三桂以信譽做保,保證不傷他毫髮。”
“那我想平西王的死期也便到了。”何墨見吳三桂一怔,微笑著道:“平西王難道不知朝野中多有怨恨你的人嗎?碩託是誰?禮親王代善地兒子,禮親王門生故交遍佈大清,今平西王以一漢人身份擒拿碩託,滿人自覺臉上無光,心裡憤怒愈深,我為平西王感到害怕。”
吳三桂卻不想他說出這樣地話來,這時又聽何墨說道:
“平西王今日何不放碩託一條生路,於公,平西王平定盛京,是為大清第一號的功臣,縱然走了一個碩託,那便又有何妨?於私,代善地故交好友感念你放了碩託一馬,心中對你印象大為改觀,或者將來盛京有變,如此平西王亦可以高枕無憂了……”
吳三桂微微點頭,忽然笑道:“怪不得碩託平日裡把你當成個寶貝一般,今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