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的府中同時逃走了幾個貼身下人,其中有不少都是伺候筆墨的,如此一來,就算是傻瓜都想到了其中明細。風波既然已經開始便不是那麼容易壓下去,終於,隸屬監察院的一個御史史名荃作了真正的出頭鳥,以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糾集黨羽,禍亂朝綱的名義上書彈劾海觀羽,讓本就紛亂的朝局又亂上了幾分。
鮑華晟幾乎是立刻就得到了皇帝的旨意,自己的屬下出了這麼一個大亂子,他這個堂官連回避都沒法子。氣惱的他失去了往常的風度,差點將書桌都掀翻了。苦心孤詣地經營了監察院這麼多年,好容易創出一點場面,居然被一個不知輕重的毛頭小夥給砸了,他如何抑制得住心頭怒火?
鮑華晟從來不知道那個不起眼的史名荃居然是如此倔犟的人,連勸說帶恐嚇地說了兩個時辰,此人仍然固執己見,壓根就不肯收回自己的彈章,甚至還指責鮑華晟身為右都御史卻不守言官之道,把他氣了個倒仰。如果僅是如此倒也罷了,史名荃甚至還當著其他人的面數落海觀羽的罪名,把一個兩朝元老說成是一個奸猾小人,只知道迴避責任,這些話一出,鮑華晟便再也坐不住了。看著其他御史躍躍欲試,心有所動的樣子,鮑華晟甚至有一種暴虐的衝動,想不到自己調教了許久,卻依舊難以讓他們看清朝中大局。可恨這些東西又萬萬不能隨意出口,他只得乾著急,最後還是連玉常替他說出了一番話。“諸位,飽大人知道你們的意思,不過,現在不是風聞奏事的時候,海老相爺為官多年,口碑人盡皆知,史大人貿然彈劾已是莽撞,你們就不要再摻和了。論起痛恨貪官汙吏的心來,我絕對比各位更甚,但若是都依本心行事,一旦亂了朝綱,豈不是讓君父為難?”他用銳利的眼光從諸人身上一一掃過,又正色道,“若是諸位的彈章為奸人所趁,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大家履行言官職責時,不妨照著鮑大人的意思,先靜觀其變為好。”這番頗有分量的話說出來,鮑華晟不禁暗自點頭稱讚,其他御史也不由心中慚愧,只有史名荃依然固執地仰著脖子,一副不服氣的樣子。
鮑華晟也懶得理會這個不知輕重的傢伙,略略又吩咐了幾句便令他們散了,隨後狠狠地瞪了史名荃一眼,這才悻悻離去。連玉常深深嘆了一口氣,拍了拍同僚的肩膀道:“史大人,今次你闖了大禍了,好自為之吧!”
無痕篇 第五卷 黨爭 第三十七章 高枝
朝中的風波有愈演愈烈之勢,而原本受吏部之命進京述職的眾多封疆大吏頓時坐不住了。雖然局勢還未至風雨飄搖的態勢,但看在這些有心人的眼中,萬一自己的主子有個三長兩短,他們的前程就全都完了。
這個緊要關頭又不好隨意串連,因此竟是半分都動不得。
閔致遠就屬於這些人中的一個,風無候那裡他跑了幾回,但僅僅從周嚴的臉上,他就看出了幾分不屑和厭惡,因此心知肚明自己私下拜訪勤郡王府的舉動被發現了。儘管風無候仍然如同往常一般滿面笑容,似乎對一切都是滿不在乎,閔致遠卻敏銳地感覺到,自己和這位皇子之間已經有了深深的隔閡,而一切的起因便是那次貿然的造訪。不過他就是後悔都來不及了,一切都是師京奇搞得鬼,他一想起那張可惡的臉,就禁不住暗罵起來。如今看來,那位四皇子要登上大寶幾乎是希望渺茫,如果真是如此,另投明主怕是在所難免,只是至今還未找到合適的主子而已。
不過,閔致遠畢竟是聰明人,在京城攀了不少同年同鄉,倒是讓他認識了幾個神通廣大的人物,其中一個便是戶部主事王廣元。僅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此人竟是周旋於權貴之中,連皇子中最深居簡出的寧郡王風無惜也攀上了關係,著實是個能人。打聽到了這條訊息之後,閔致遠便對王廣元格外交好,就盼著能透過他進入風無惜的班底。
王廣元卻也是爽快,幾杯美酒下肚。便滿口答應了閔致遠的請託。
其實他壓根就沒有那份本事,否則也不會多年都混在同一個位置,連一個可以攀附地主子都沒有。但在面上他卻對各家權貴都恭敬有加,逢年過節都是置辦了各色齊全的小玩意兒。因此差事上往往能撈到些好處,只是品級卻始終難以升遷。今次若是成功將閔致遠介紹給風無惜,無疑能博得那位主兒的青睞,畢竟好歹也是一個從二品大員。
但真地落實起來,王廣元才感到自己的位分實在太低了。即便是想見寧郡王府地總管老福一面。他都得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有時就連門子都會將他攔在外頭。好容易將閔致遠的事稍稍露了個底,那位總管還是愛理不理的。若非他運氣好,正好碰著了風無惜,恐怕事情就那麼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