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3 / 4)

敗永樂”的責任如果要受到懲罰,自己的頭上還有一個王珪,不一定立即落在自己頭上。做臣子的最忌在皇帝失意的時候逞能,最忌以皇帝的失誤襯托自己的聰明,他決計與蒲宗孟反道行事,必要時以“臣道”自罪而為皇帝分擔責任,以擺脫眼前的困境。他此刻所擔心的是這場“永樂兵敗”可能毀掉皇帝的雄心,可能加劇皇帝的猜疑,可能導致司馬光、蘇軾返回朝廷。在一場可能出現的新的紛爭中,自己該何處何從?想到後宮的主宰皇太后,想到年幼而不懂事的皇子們,想到岐王趙顥、想到嘉王趙君頁他心神惶恐地向章惇、王安禮、孫固膽怯地一瞥,章惇、王安禮、孫固人人是一副嚴肅的面孔。

也許因為藥湯發生了作用,昏迷焦躁的皇帝趙頊逐漸安靜了。他突然感到從未有過的疲累,心底驀然浮起一層從未有過的孤獨,他的眼皮沉重得再也支撐不住,慢慢地閉合了。耳邊的暮鼓聲似乎在無盡無斷的綿延著,他的思緒隨著越去越遠的鼓音飄著。

守護在床榻前的年老御醫沈安士,望著不再囈語的皇帝,急忙切脈診斷,良久,他長長舒了一口氣,抬手拭去額頭的汗水,輕聲稟報皇太后和皇后:“聖上氣脈已轉平和,若能睡一個好覺就無大慮了”皇后、皇太后向御醫點頭致謝,她們仍一動不動地坐在床榻前,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心裡默默地祈禱:“上蒼啊,給這苦命人一個無驚無夢的好覺吧”

昏昏迷迷的皇帝趙頊,現時已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似幻非幻、似夢非夢,各種痛苦、悔恨、悲哀、憂鬱、希望,交織成一個陸離光怪的夢境。他的靈魂似踏雲御風,似腋下生翼,輕飄飄、懵懂懂地在溟迷的天宇飄浮著。煙塵瀰漫,濃霧繚繞,向東?向西?向南?向北?順其自然,身不由己。輕鬆而舒心的神魂飄蕩,不知經過幾多時辰,終於落在一座雨濯雲烘的高山腳下。他在朦朧山色中眺望:其山,巍峨峻險,墨晶蔥蘢,三峰橫空,筆立天宇,其西一峰,松林莽莽,煙霞戀巒;中間一峰,青冥浩蕩,嶺巖觸天;其東一峰,雲青欲雨,水澹生煙。在東峰山腰林木中,紅牆蜿蜒,屋宇迭起,畫棟點綴綠海,飛簷巧飾林泉,一幢樓閣躍出滴翠的竹林,鍾靈毓秀之氣漫於綠海谷壑。好一幅美妙而熟悉的圖景啊,他驟然恍悟其所處所在:這不是嵩山嗎?這不是少室山、極峻峰、太室山三峰並立嗎?這躍出蔥蘢的紅牆、屋宇、畫棟、樓閣,不就是嵩陽書院嗎?夢境是神奇的,錯亂不清的,他在驚詫中想起來了,十五年前,曾隨父親英宗皇帝遊訪過這個書院,並在這座立於山崖的樓閣裡聆聽過父親與書院聖哲們深邃難解的交談。那時的父親已是病魔纏身、舉止不便,仍躺在肩輿之上,爬山越嶺,問治亂興衰之道於這些林泉下的哲人賢人!山林如故,人主非昔,自己今日為什麼來到這裡?不也是因為朝政失修、邊事失利來向這些在野的賢人哲人討教經國治世的方略嗎?他腳步沉重地向山腰攀登,在險峻的山路轉彎處,突然閃出一泓碧綠的湖泊,隔絕了前行的道路。湖面煙波浩淼,碧浪翻湧,白帆點點,白鶴舞空,漁歌唱和,銀光閃爍。他瞠目而困惑,這裡原來沒有湖泊,這湖泊從何而來?十五年之間,真有如此美妙的滄桑之變嗎?他放聲呼喚湖面的漁舟,請其划槳擺渡,漁舟上無人理睬。他呼喚空中的白鶴,請其馭負渡湖,白鶴唳鳴而去。就在這無援無奈之際,忽見一葉扁舟從煙波深處風疾而來,舟上漁人蓑衣雨笠舉槳相邀,他扶槳躍上輕舟,拱手致謝。漁人大笑而伏舟叩迎:“臣恭請聖安。”他急扶漁人細瞧,乃蘇軾!他茫然若呆:

“子瞻先生遠居黃州,今何以至此?”

蘇軾捋須而笑:

“天下萬水相通,何拘泥於嵩山、黃州。夢境神遊,無古無今,無遠無近,心曲所至,皆可成象。臣特為聖上擺渡而來。”

“先生知朕何往?”

蘇軾搖槳飛舟,疾若迅燕,湖波揚珠,風嘯耳鳴,頃刻之間,飛越十里湖面。蘇軾停舟依岸而語:

“嵩陽書院已到,聖上可得其所求,知其所需,臣離朝廷數載,再不敢作聒耳之諫了。”說罷,拱手而別,高吟“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詩句,飛舟向煙波深處而去,眨眼之間,不見其蹤影。幻覺構成的喜悲奇遇,似乎還殘存著些許清醒:這是在作夢吧?夢中怎會有這樣真切的情景?他抬頭望著眼前高大的門樓,“嵩陽書院”四個金色大字分明鐫刻在漆黑寬闊的門匾上,他又心神坦然地進入了暢懷適志的夢境。他舉步踏進“嵩陽書院”的門檻,院內空曠而寂靜,既無寬袍博帶的學子,又無消瘦白鬚的聖哲,依山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