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3 / 4)

蘇軾點頭:

“這缺酒少餚之宴,可全靠你精心操勞了。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我要提前探索‘天命’的奧秘”

突然,一陣歌聲在“雪堂”外響起:

天地解兮六合開,

星辰隕兮日月頹,

我騰而上將何懷?

王閏之驚詫:

“這不是晉代竹林賢士阮籍的《大人先生歌》嗎?”

蘇軾驚喜地站起:

“天遂人願,季常來了!”

蘇軾、王閏之急忙走出“雪堂”迎接。夕陽照映之下,只見陳慥棄車馬,毀冠服,布衣散發,孤身徒步,手提酒罈,拄杖向“雪堂”走來。蘇軾高聲相迎,步隨語出:

“說曹操,曹操到,兩心相通啊!”

陳慥高舉酒罈朗聲應和:

“岐亭野叟,專為落魄壽星送壽酒而來。季璋,明天是子瞻四十八歲華誕,女主人何以待客?”

王閏之急忙斂衽為禮笑著回答:

“子瞻近日發跡,已備‘三白’宴會以待季常。”

“何謂‘三白’?”

“白飯一碗,蘿蔔一碟,白湯一盞。”

陳慥大笑:

“好一個儉樸持家的農家婦啊!”

蘇軾喜狂,挽陳慥走進“雪堂”。

陳慥自熙寧二年(1069年)三月與蘇軾握別於汴京西同蘇府之後,便輾轉於大江南北,不再北返,隱適於黃州岐亭山。林泉野鶴,清風明月,以莊子夢蝶之趣,洗心中壯志難酬之塊壘,十年之間,斷絕了與所有朋友的音訊交往、詩酒唱和,消失於朝政紛爭之外,成了名不聞世的“隱者”。元豐三年(1080年)一月下旬的一天,蘇軾在貶移黃州的途中,與陳慥相遇於岐亭山下。當時的陳慥,白馬青蓋,行跡疏狂,踏雪尋梅,放歌自娛,且佯作癲狂、隱姓埋名,自稱方山子,使蘇軾面對而不敢相認。後挽蘇軾至林泉草廬,“呼酒意頗急,撫掌動鄰里,繞村捉鵝鴨”,酒飲五日,訴十年離別之情,談仙鶴麋鹿之趣,不勝欣喜;不勝愴楚。蘇軾感慨萬端,因貶令在身,不可久留,吟著“枯松強鑽膏,槁竹欲瀝汁。兩窮相值遇,相哀莫相溼”的詩句而別。之後兩年間,蘇軾兩次會岐亭訪問陳慥,陳慥亦兩次來黃州看望蘇軾,兩情相依,兩心相憐,“但願長如此,來往一生同”。

今晚,“雪堂”烹茶置酒,燭光如晝,主客暢懷痛飲,“雪堂”四壁的雪原雪景,為主客提供了吐訴心聲的話題。一個是踏入仕途而不斷遭貶的背時者,一個是仕途不遇的可憐人,心中都有著寂寞沉淪的塊壘,也都有著“頓悟”人生的渴求,酒醉人,景醉人,情更醉人,陳慥醉眼朦朧,舉杯凝目打量著“雪堂”四壁蘇軾繪畫的雪掩綠林、雪漫流溪、雪臥漁舟、雪映紅梅,默然沉思,揣摸著朋友此時的心境幽思、苦衷隱情,思慮著把蘇軾引向一個忘憂忘愁的境界。

蘇軾是個酒淺易醉之人,此刻已是醉眼移影,醉意搖曳,醉志恍惚,舉杯望著眼前的朋友,一幕幕慷慨激越,神采飛揚的情景,不停地閃現在眼前:

岐山之側,鳳翔原野,一位英姿少年,箭衣紅纓,縱馬荒原,兩騎相隨,風嘯雲飛。忽鵲起於前,從騎突出,張弓逐射,鵲上下翻飛,盤旋雲空,傲然而鳴。少年怒馬獨出,飛馬張弓,弓響而鵲落馬前。何其英武啊,這就是嘉祐八年的季常

終南山下,鳳翔城外,高臺橫空,麗亭蒙翳,凌虛臺上孤燈映星,一位英俊豪士,奮“馳騁當世”之志,發“憂患邊疆”之心,折節讀書於孤燈之下,精研兵法,論古今用兵成敗之理,孜孜不倦,樂而不疲,冬夏不輟,初至黎明。何其志堅而心誠啊,這就是治平年間的季常

汴京城內,御街官衙,變鼓喧歌,華燈燦爛,一位多情之士,心在邊陲,志在征戰,攜長劍、兵策,奔走於王府官邸,輸忠心於帝王,欲獻身軀於邊事,為“變法”唱著讚歌,寄希望於安石介甫。命途多舛,不被錄用,京都西岡,梨花樹下,仍留慷慨激昂的追求企盼於京都。何其肝膽生輝啊,這就是熙寧初年的季常

可現時呢?嘉祐年間的季常何在?治平年間的季常何在?熙寧初年的季常何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眼前這“棄車馬,毀冠朝”者何人?是晉代狂狷不羈的阮籍吧?步兵校尉阮嗣宗先生,你何冒充吾友季常而至此

蘇軾醉眼閃花,虛實莫辯。“阮籍”醉語殷殷地詰問響起:

“子瞻,汝世之散人耶?拘人耶?”

蘇軾醉語反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