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4 / 4)

專差搓手頓足,嘆息不已。

蘇軾此時正在察訪湖州城南十里處碧浪湖畔的一個漁村。

碧浪湖碧水連天,漁舟浮浪,水鳥戲波,漁歌綿綿,使他想起了杭州西湖,想起了西湖的荷蓮遊舸和那些“應記依家歸住西”的黎庶、官妓、歌伎們。離開杭州已是五個年頭了,歲月滄桑,可湖光卻是一樣的碧藍秀麗。唉,人生原本就不該老於一處。

漁村的景色絝而幽靜,民情敦厚純樸。一老者知是太守臨門,捧茶迓迎,邀至庭院交談,坦直爽朗,無隔無礙。此地漁家,以繅絲為業,以魚蝦為錢,然著錦者絕無,食米者鮮有。詢問其故,老者答曰:“魚蝦滿艙,均翰因利微而拒收;蠶絲盈室,官府因錢荒而停購。”蘇軾默然,聯想到杞菊為食的密州和那常山祈雨、零泉作記的艱苦歲月,心境歉疚而喟然嘆息:山地湖泊,各養其民,各有其樂,各有其哀,身為州府太守,職在解民之哀啊!他應允老者,返回州府之後,當以實際舉措,解漁民魚蝦、蠶絲之困。老者感激再三。

蘇軾正欲告辭離去,抬頭忽見一位女子當窗繅絲,姿態曼妙,情狀聰穎,然面有憂色,惻然皺眉。老者嘆道:

“家女年已十九,無銀難以出閣啊”

蘇軾心緒湧動,詩句隨思吟出:

晚蠶亂縷累紅妝,

碧綠湖光雜草香。

豈是青春長作伴,

蘇軾尚在思尋第四句,女子並未停止繅絲,當窗一笑,接著吟出:

湖州太守憐絲娘。

蘇軾驚訝:

“好敏捷的才女,道出了蘇軾的心聲。請問姑娘芳名?”

女子停止繅絲,從容站起,當窗斂衽作答:

“太守大人就叫我漁女吧,一個碧浪湖畔的漁家女子。漁女平素喜讀大人的詩詞,一部《錢塘集》中跳動著大人一顆為民憂愁的心,漁女曾頗為詫異:官真的知民嗎?今日得識子瞻先生,並親耳聆聽先生談吐,方知先生身在官衙,心在民間。”

蘇軾愧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