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只在小學校裡呆了一天,便不願再去上學了。老師教他認的字,他全部認得。當時十八里鎮的小學只有三十幾個學生,一個老師在一個教室裡同時教幾個年級的課程,這種班叫做“複式班”。教一年級的課文時,二三年級的同學便寫作文或做算術。二年級上課時,一年級和三年級不許講話,埋下頭來幹老師佈置的活。待到教三年級,其餘者也這樣。八歲的半音是去讀一年級的。當他一口氣聽完三個年級的課、又討來二三年級的課本,能一字不差唸完課本上的字時,就再也不去上學了。在他看來,讀書遠遠不如螞蟻搬家和燕子砌窩那麼神奇。
半音下午回家時,臉色蒼白。他對父親說他不想去讀書了。
何了凡沒有罵他。知子莫過父,原因他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不久於政委知道了半音逃學的事,狠狠地罵了何了凡一頓。
了凡委屈地說:老師教的那些字,他都認得,就坐不住了。
於政委為此事專門找了十八里鎮小學的老師。老師也證實這孩子一口氣可把一到三年級的語文書全部唸完,一字不錯。
於政委問了凡:你兒子沒上過學,怎麼認得字?
何了凡說兒子早該上學了,可是他又供不起,再說讓一個才幾歲的孩子走十八里路去上學,他也不放心,就打算自己來教他開眼睛。他想要是把寅齋公教他的那點文化傳給兒子,也就差不多夠用了。他還找來一些孩子讀過的、不要了的舊課本用來教兒子。半音讀書認字的興致很高,記性也好,生字教一遍就認得了,也就年把工夫,待到他去上學時,能把初中語文課本上的字全認出來。
這麼一講,政委也不好說什麼了。
正好這時半音撿柴回來,於政委叫他過來。
於政委說:聽說你認字蠻厲害,來,我來考考你。說著政委掏出身上的《毛主席語錄》,翻到中間的一頁,叫半音認。
聽說只是要他認字,半音便放鬆了,他只看一眼,便按著這一條語錄往下背誦。《毛主席語錄》也是家家必備的“聖經”,半音早在上學前就爛熟於心,這怎能難倒他。他一口氣便背完大半本,經父親的堅決制止,他才停下來,他有些不快地瞥了父親一眼,怪父親打斷了他的興致。
於政委臉上便有了悅色,說:去拿紙筆來。
半音找出半支鉛筆,一張皺巴巴的紙。
於政委指著一條語錄:這樣吧,你從“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這一條開始,往後默寫五條。
因有字寫,半音勁頭更大,馬上伏在吃飯的桌上,刷刷刷飛快地寫開了,於政委歪過頭看,見這孩子的字倒也寫得又快又工整。不一會兒,交上捲來,一字不丟,字字清楚。
於政委嘆一聲:孩子,你是生不逢時,生不逢時呵。
何了凡聽罷眼圈一紅,而半音卻不知是什麼意思。
何了凡帶回一個私生子並因此丟掉飯碗,十八里鋪人不認為是一個什麼問題。在地少山多、水少風大的山裡謀生,要付出更大的力氣,只有男人才有足夠在山裡生活的力氣,所以一戶人家一定要有男子。何了凡的老婆生下來一對雙胞胎女孩後,肚子再也鼓不起來了,所以後來了凡在外面生個男孩,不但無人指責,卻是家家戶戶都上門去祝賀。當討論到工作要緊還是兒子要緊時,全體十八里鋪人一邊倒:兒子比工作重要。
但何半音在十八里鋪生活得並不好,他的兩個比他大十歲的姐姐一點也不喜歡他,在她們看來:這個“野種”一旦進入這個家,便是野狗佔了家山,今後這份家業就都是他的了。
何了凡把半音帶回來的第五個年頭,他老婆上山扯筍子時被五步蛇咬死在山上,從此兩個女孩當家。只要何了凡一離開家,她們便想出種種陰毒的辦法折磨半音,他的屁股和大腿兩側常常是一塊青一塊紫的,不讓他吃飽更是常見之事。這事倔犟的何半音從來沒有對父親講過。如此看來,童年時何半音被扭曲成個古怪的不近人情的性子也不為怪,連同父異母的姐姐尚不能容他,叫他怎麼相信別人?他也不會相信學校能給他帶來快樂。
第七章悲如何,樂又如何
20世紀60年代最後一箇中秋節,十八里鋪的男人在後山上修一條水渠。這條水渠在夏天發山水時被衝開一個兩丈寬的口子。太陽還沒有落山的時候,隊長老孔說今天早點收工,好歹也是過中秋。大家就扛著鋤頭、挑著箢箕往家走。這年頭早已不時興什麼年呀節的,誰也沒想到今天是中秋節,經隊長這麼提起,大家心裡便多少有了些暖意。但下坡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