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見並非要法治不可;而且人治了幾千年,也證明華夏不宜於法治,繼續人治下去,正可保持特色。
一樣的事實,由不同的理論家來論證,很像論證蘋果該不該削皮再吃,結論是大異其趣。可惜這兩種理論現在都有些危機,“自古已經法治”的理論,太過於遺老氣;“人治正是特色”的妙計,又讓人感到恐懼。
一方面,歷史事實讓人對“人治”的結果心下惴惴,另一方面,從基本的常識來看,把“人治”算作“現代化”的特色也太沒有看相。於是,“要法治,不要人治”儼然大勢矣。大勢難免如江河行地那樣泥沙俱下,所以在主張“法治”的隊伍中,有忍痛改口者和順口一呼者就不意外了。
誰是忍痛說法治的人?某些“一言堂”主是也。一言堂主是最得“人治”之樂的,有什麼事我說了算,定什麼方略“民不可以慮始”,縱意所知,何其快意。什麼都按法律來辦,自己立不了規矩,不像話嘛。但是“依法治國”已成國策,不說還不行,也只有改口了,不過改口改不了心,抽象談法治可以,具體臨事還是要“人治”的。如果他還“懂一點辯證法”就更好;“法治中有人治,人治中有法治,法治與人治相結合才是最完善的”。
順口呼法治的人就多了。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糊塗的“人治”者,本來習慣於搞搞人治的,看大家都在講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