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望於李嘉誠,希望他日後能升讀大學,學有成就,出人頭地。 李嘉誠在父親任校長的小學讀書,他勤奮讀書,也把他的未來定在求 學成業上。 1939年6月,日軍長驅潮汕地區,飛機在城區狂轟濫炸。居民紛紛逃高 城區,李氏一家逃往松坑鄉下避難。不日,李嘉誠的祖母病逝,父親李雲 經奔喪趕往後溝,喪葬後,李雲經對胞弟李奕說:“我逃荒失業,生活無著。 一家人打瘧,沒藥可醫。禍不單行,苦不堪言。” 可見李嘉誠家中的境況有多麼糟糕,父親的心情多麼灰暗。 1940年冬季,李雲經攜帶一家大小,步行10多天,走到大鵬灣海濱。 然後搭一艘小船,顛簸了大半天來到香港,開始了離鄉背井的流亡生活。 一路的艱辛磨難,數十年後李嘉誠仍歷歷在目,心情沉重。 然而,一個人的幸與不幸,很難以當時的境況作結論。如果國事家事 不發生那麼大的變故,李嘉誠或許能一帆風順讀至大學畢業,成為內地一 位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工作者,那麼,就不可能會有今日的香港首富超人李。 李氏一家流落香港,幸得親戚莊靜庵的幫助,暫時有小小的棲身處。 李雲經不願給姐夫莊靜庵添大多麻煩,戰時流落香港的親友及家鄉人實在 太多,都希望得到莊靜庵的資助。 李雲經正是在這種一家人生活無著落的情況下,堅持送李嘉誠上香港 的中學。父心之誠之切,年僅12歲的李嘉誠心領意會,只有透過發奮勤學, 來報答父恩。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市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正在這個非常時刻,李雲經重病臥床。他長久勞累,患上肺病,為了一家 的生計,一拖再拖延誤了治療。他病倒之時,肺病已到晚期,不得不住進 醫院。 為了讓李嘉誠繼續學業,李雲經偷偷將藥錢省下來,作為兒子的學費, 病情愈拖愈重。李嘉誠每天給父親送飯,父親總是埋怨太多太好,並以內 疚的語氣責備自己不該在這個時候病倒,拖累了一家。李嘉誠每次離開醫 院,總是淚溼眼簾。

… 頁面 176…

病榻中的李雲經,常向李嘉誠灌輸處世立命之道:“人窮志不窮”;“貧 而無怨,富而無驕”;“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以誠待人, 誠實是金;以善修身,善莫大焉”。李嘉誠對此刻骨銘心。 1943年,李雲經不治謝世。臨終前,李雲經把兒子叫到床前,顫抖著 撫著兒子瘦弱的雙肩,說道:“阿誠,這個家就全靠你擔當了,你要為李家 爭口氣啊!” 李嘉誠捏著父親的手,淚水潸然,哽咽著答應父親。 這一年,李嘉誠才14歲。 打工生涯 父親死後,李嘉誠不得不輟學,擔負起供養母親和弟妹的重擔。 日治時期,香港經濟空前不景氣,工廠停工,店鋪關門,大批的人失 業流落街頭,不得不做日本人的勞工,修機場、開礦山。李嘉誠年幼個小, 做勞工都不合格。 母親帶著李嘉誠沿街求職,一家一家問,訴說家庭的不幸。那年頭, 許多人自顧不暇,縱是同情,也幫不上忙。受白眼、遭冷遇,更不消說。 李嘉誠回憶這段往事,卻毫無埋怨之意,他說:“人人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若一個人一生太順,或許不是什麼太好的事。” 母親終於為兒子在茶樓找到一份工作,做煲茶的跑堂。工作來之不易, 李嘉誠分外珍惜。再苦再累,他都會忍著,不讓母親擔驚受怕。李嘉誠雖 是苦出身,但很少幹體力活。拎著大茶壺一天跑到晚,骨頭就像散架似的。 晚上,母親見兒子強打笑顏又疲憊不堪的樣子,忍不住就掉淚。 “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人回家來”——這是李嘉誠對那段生活的 概括,這句話背後,自然有許多可嘆可泣的故事。 有一次,李嘉誠在茶樓往返匆匆饅茶徹茶,因過份勞累,走路趔趔趄 趄,不小心把茶水灑地上,濺溼了一位茶客的褲腳。茶客是茶樓的衣食父 母,李嘉誠嚇得一臉煞白,等待挨茶客的巴掌,繼而被老闆訓斥炒魷魚。 老闆見狀,跑過來向茶客道歉,並欲訓斥李嘉誠。這位茶客,不但沒 責備李嘉誠,還為李嘉誠開脫,說他小小年紀就打工賺錢謀生,實在不容 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老闆臉色轉悅,未對李嘉誠怎樣。 成為鉅富的李嘉誠對友人道:“這雖然是小事,在我看來卻是大事,如 果我還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讓他安度晚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