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雨淋。非會員洋人,則佔據有利坡地,居高臨下觀 看。賽馬亦是華人愛看的“西洋鏡”,他們與洋人分開站,地勢自然不及非 會員二等洋人。 馬場同時也沒有永久性跑道。跑道上雜草叢生,絕非現在這種專植的 馬場草皮。環形跑道中央,是一大片沼澤。若遇暴雨,連跑道也會俺沒, 騎師便策馬在水中賓士,倍受歧視的華人見狀嘲笑道:“跑馬地變成了跑水 地。” 初期的賽馬,純粹是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競賽專案除了通常含義的賽 馬外,還有跨越障礙、拔旗拾球等馬術競技。 賭馬最初是在民間賽馬私自進行。馬主與馬主之間,騎師與騎師之間, 爭鋒較量。輸者,則在大家聚餐時買一瓶葡萄酒,最多隻包下這頓晚餐。 賭馬之風,很快又在觀看者之間蔓延,他們賭哪匹馬能獲勝,輸者,自然 也是破一點小財。若與今日的賭馬相比,那時的賭馬根本就算不上賭博。 賭馬虧損 香港公開賭馬,始於1890年。 那時,非英籍會員增多,不但英人稱霸馬會的局面被打破,就連港府 與渣甸等大洋行唯我獨尊的特權,也在慢慢消失。馬會漸成為獨立性很強 的組織。港府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渣甸等大洋行又採取消極態度,反而 使獨立性很強的馬會辦事困難重重。 騎師多次強烈呼籲修建永久性馬場。馬會把這事提到議事日程,會員 各抒己見,固守既得利益,提案束之高閣。 1877年,一場特大暴雨造成黃泥涌山谷泥石流,馬場毀壞殆盡。馬會 籌不起義款,不得不向銀行商行借來鉅款,修建永久性馬場。 馬會由此債臺高築,即使再擴大批准新會員的口子,有限的會員費, 也遠遠填不滿財政黑侗。在這種情況下,馬會設立博彩彩他。娛樂性的體 育活動,變成了賭博活動。 賭馬投注起碼金額,獨贏與位置都是5元,如果一旦中彩,投注的幸運 者就會發一筆橫財。儘管有發財機會,參與賭馬青卻不多,致使馬會藉此

… 頁面 66…

擺脫財務危機的計劃落空。 馬會改弦易轍,採用“招商承辦”的方式,由承包商經營馬會博彩業。 承包商仍迴天無力,以虧損而告終。 馬會收回博彩權,經營下去仍是虧損,再度招商承辦,結果還是虧損。 這樣反反覆覆,就到了1931年,馬會設立專門機構來經營管理,這就是“連 士得與爹核士會計師樓”,簡稱為“辦房”。 辦房經營博彩,漸漸使馬會扭虧為盈,辦房制度一直延續到今。 賽馬慘案 力什麼馬會長期虧損?其原因有以下幾點:新馬會成立後,採取收費 入場制度。公眾棚的入場券為1元,會員棚每位收費5元。會員皆是富人, 自不會吝惜區區5元。而對普羅大眾來說,1元相當於普通人家一位成員一 個月的生活費。別說華人,就是低收入的非會員洋人,也會計較。 彩票一張5元,這相當於低收入工人一個月的薪水。雖有發大財的希望, 這5元投注,也令眾多升斗小民望而卻步。 香港居民,以華人居多。可馬會長期奉行歧視華人的政策,賽馬程式 表、馬名、騎師,全都是英文。賽馬,從來就不是來自珠江三角洲的華人 的傳統娛樂,這樣一來,賽馬這種西洋高尚娛樂,很難為華人所接受。如 是白看,他們還會趨之若騖;若要買票,大多數華人會敬謝不迭。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借大的馬棚,看客稀稀落落,冷冷清清。 當然也有爆棚的時候。 這要看大賽馬的日期,是否正好排在農曆新年。那時,辛苦節省了一 年的華人,再怎麼也會講講排場。賽馬是時髦玩意,在正月裡趨趕時髦的 華人,自然不乏其人。 公元1918年2月26日大賽馬,正好是在農曆新年期間,華人相邀去跑馬 地看洋人賽馬。那時的馬棚仍分兩種:一種是會員棚 (又叫會員包廂),為 寬敞的水泥看臺,上面搭有涼棚;另一種是大眾棚,棚頂覆蓋葵葉,看臺 及支架用的是毛竹。毫無疑問,華人只會也只能買1元的門票坐大眾棚, 另買彩票賭馬者,仍是少數。 不過,買彩票者雖少,心懷賭博心理者居多。人們紛紛看好喜多利爵 士的名駒大潭篤,若賭中了,便證明自己是相馬之伯樂。 大潭篤果然不負眾望,力挫群駒,跑得第一。馬棚裡的看客和賭客齊 聲歡呼,手舞足蹈。樂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