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給人感覺他們是威凌在易飛這個候爺之上,而給人這種感覺後,那離死也就不遠了。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更高層次的文人,都不會覺得敢壓的過候爵!
“國家多事之秋,天災人禍,外奴橫行!我們今日之所以還能安然的站在這裡,並不是我們幸運,也不是我們受到老天眷顧。那是因為在我們前面,這些勇士們拼死而戰的餘蔭!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戰場上,這才保得我們一方平安,讓我們親人和孩子能夠安全的生活,能夠依舊享受我們越來越好的日子!”易飛每說一句話,都是有著身後數十名親衛的齊聲重複,聲聲震動街道,“也許有人會說,當兵吃糧,就得拿命去搏!但我想問你們一句,我給你們三十兩,不!五十兩銀子,你們是否願意將性命留在戰場之上?!這些敢於與兇寇以命相搏之人,都是勇士,都是我們漢人最大的英雄!我們要以感恩之心,永遠將他們銘記在心,香火萬世不絕!”“為我們的勇士致敬吧!”也許文言文的祭文普通百姓們不知道,但是易飛的話卻是簡單明瞭,誰都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在易飛的帶領下,所有百姓以及文武百官,都是推金山,倒玉柱的整齊跪倒於地,向著這些烈士們,彎下了他們高昂的頭顱。
第452章等待
在西安城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上,大名鼎鼎的孫傳庭也是被葬於此地。
這是一片很小的小山,根本就沒有什麼名字。無論孫傳庭生前多大名聲,死後也就只有方圓一丈土地為其留葬。
今天,沈昱也是帶著他剛剛組建的陝西文武班子前來拜祭。孫傳庭雖然生前與鎮西軍是死敵,但是人死之後,一了百了。對於這個敢於向士紳揮刀,註定留存千年罵名的孫傳庭,心中也是十分的敬重。不僅僅是他的膽魄,而且是他這種真正的為國不顧聲名的節操而敬仰。
孫傳庭的墓並不大,就算沈昱膽子再大,也得顧忌自己所處的陣營,而且給敵人修一個太大的墓那就是沒有立場了。就算易飛不怪他,無論是誰也會覺得他腦子有問題。而且孫傳庭得罪的縉紳太多,若是自己弄的太過於明顯,也是會給自己以後的行政多造不必要的阻力。
對於孫傳庭,沈昱其實是有些感激的。孫傳庭的動作也是給他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阻力,他再推行山西新政,就有了依據,直接將孫傳庭未完的事業繼續就是。受孫傳庭這種激進的方式的教訓,沈昱也是開始比較注意方式。
當然,對於縉紳想搞復辟的想法,沈昱也是直接予以鎮壓。在如今的陝西,在鎮西軍強大的壓力下,各路總兵也是極為的乖巧,稱的上指哪打哪。有著充足的糧餉下發,各路官兵的軍心也是穩定不少。對於西安的命令也是不敢推託,而且再也沒有了之前大明時的陽奉陰違,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這種情況出現,那必然會引來強大的鎮西軍的直接鎮壓!
而建奴大敗而歸的訊息傳來之後,陝西官兵的心態也是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幾乎所有人的都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新朝崛起的前兆。畢竟如今形勢與之前已經大不相同,大明的虛弱他們身為官軍自然知之甚詳,別說可戰之兵沒有幾個,就算能戰的,也是完全抵不過以一當十的鎮西軍!
建奴舉國而徵,卻是遭受慘敗,也是給他們一記強心針。戰無不勝的建奴一直以來就是各路官軍的噩夢,對上建奴往往十數萬人面對數萬甚至數千人都是狼狽不堪,敗多勝少。號稱大明第一強軍的關寧軍,對上建奴更是讓人根本沒眼看,他們這第一強軍,除了坐困愁城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戰果可言。
鎮西軍摧枯拉朽的直接將建奴大軍殺的七零八落,甚至連一國之君都是在寧武城下折戟沉沙,這也是讓陝西各路官軍都是慶幸不已。有什麼能夠比得到擁立之功更加的大?面對幾乎已經有了席捲之勢的鎮西軍,他們都是慶幸自己重新找了一個好東家。
不但他們,沈昱也是覺得這才是文人該有的威嚴,如今的他面對武夫,別說如同大明的同僚們那般苦苦的說好話,甚至縱容和優待他們以求他們聽自己之令。如今的沈昱可謂是隻要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能讓這些原本不將任何文人放於眼中的武夫瑟瑟發抖。
更讓沈昱覺得痛快的是,一旦發現這些武夫有不軌之處,或者懲罰他們之時。這些武夫再也沒有了之前那種敷衍和威脅之言,就算是將他們拖出去斬首,他們也最多隻是苦苦哀求,再也說不出一句狠話。
唯一不爽的是,他想處罰或者斬首一些罪大惡極的武夫之時,卻是必須得經過軍備司或者鎮撫司的同意。而且最終對武夫的懲處也是得有兩司的拍板才能施行,這一點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