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中不足,權利被分散許多。身為文職系統的他,他明白這似乎是易飛對文武兩係一種制衡才設立的規矩,他根本就沒有嘗試去改變,因為他是一個聰明人,知道有些事是可以做,有些人碰都不能碰一下。
不過,身為陝西最高長官,他也是有著理論上陝西最高的行政權。若是他一再堅持,那就算是兩司力保,也不能改變他所處置的武夫的命運。不過,事後與兩司交惡自然是不可避免之事,而且還得向寧武彙報,為何會一意孤行。
不過,眼下的鎮西軍是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新生的勢力,前期的吏治都是十分清明的,而兩司也不可能為了罪大惡極的降將與一省巡撫過不去,那不僅是短視,更加是愚蠢了。
眼下陝西各自改革也是十分的順利,不僅是孫傳庭已經打下了基礎,更因為鎮西軍的效率要遠高於孫傳庭時的大明官府。而且各路總兵坐鎮陝西,令出即從,在拳頭的壓力下,各處縉紳在山西各處縉紳在鬧騰之後的下場教訓之中,也是難得的保持了沉默。
對於官府納丁出餉,以及重新丈量田地之事,雖然冷眼旁觀,但是也再也沒有了阻撓,甚至連暗中阻撓都沒有。
但是陝西各地似乎一夜之間完全了串連,雖然沒有了阻撓,但是各地縉紳也是約束自家子弟不再出仕,商鋪和各地的學堂雖然不敢直接的罷市、罷課,但是故意縮小營業額和營業時間卻是做的到的。雖然陝西各地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但是這種陰柔的抵制卻也是讓人煩不勝煩,這有點類似於後世印度的天降‘聖人’的甘地所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個運動的主旨也是罷工罷課,以更加柔和的形式向大英談判要求獨立。經過數年的努力,大英帝國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如同賴皮狗一般的做法,也是在短短數年時間內,讓英國在印度的利益受損嚴重。但是當時英國根本不可能再以屠殺來督促印度明白誰才是主子,因而在收到印度方面獨立後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之後,英國也是撤出了印度。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不用流血便即讓國家獨立的個例,但是這種哀求來的獨立,也是讓印度根本就沒有自己的驕傲,卻也是形成了後世印度軟趴趴的模樣。但是在如今的大明,沈昱卻是沒有這樣的顧忌,而他遊歷這數年時間裡,也是經歷過無數的縉紳禍國的嘴臉。對於這些縉紳,他也是一點好感也無!不過,他並沒有立即舉起手中的屠刀,相反他還在等,等待一個最好的機會的到來。
第453章緊逼
隨著山西局勢的快速穩定,已經發展起來的山西也是將積蓄的力量全面發揮出來。可以說,如今的山西在教育方面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各地孩童的掃盲程度已經達到了九成以上,而對於‘成’人的掃盲也是在慢慢展開,不過這並不是一個短期內就能見效的政策,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海了去。
不過,在將政府的權力推行至鄉村,在縣令之下設立亭長之後,鄉老的勢力也是快速的消失。再配合保甲制之後,政令可以說直接通至每家每戶,而所有甲長的掃盲事業也是達到百分之百。這些保甲長們,都是因傷退伍的兵士,他們在被安排職位之前,就得接受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在一個月的突擊文化教育之中,前三位出線的兵士將會成為亭長一職,而前十位出線的兵士則會被授予保長,其餘的則是無分時間,只要透過考核便即授予甲長一職。
而這些保甲長除了農閒將壯丁集結訓練之外,也是負責對他們進行掃盲學習,使他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字,但是這種掃盲也是分地區而行。有的地區因為民眾富裕,對於學習文化有著本身的需要,比如說鎮西衛等地,這裡的軍戶百姓學習慾望最高,也是普及文化成果最為成功的地方,掃盲率幾乎已經完成。
另外,鎮西衛的人材儲備也是冠于山西,自崇禎七年開始,易飛撈到第一桶金之時,便即投入巨資於教育,到如今已經有七年時間了。足夠一代人成長起來,這些孩童從小耳聞目染,都是鎮西軍的各項政策,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天經地義一般的感覺。而且這批人對於鎮西軍也是最死心踏地的一批,他們目睹著自己的生活一天天的變化,直到如今的生活水準遠超于山西各地,對於鎮西軍的認可遠遠超過於其他各地的百姓。
這些人年輕,有熱血,而且大多都是已經在山西各地有為官為吏的經歷,這一次陝西的軟刀子,也是立即給了他們機會。大批大批的年輕吏員們也是被自山西調入陝西為官,在這個年頭,能夠當官,那可是光宗耀祖之事,而這麼多人一齊走馬上任,也是讓鎮西衛一片沸騰,更加激發了還在學校計程車子們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