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而是田貴妃之子,原本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是他接任皇位。但是卻是最適合易飛控制的,一則是因為他年紀最小,今年虛歲也只有九歲,二則是這位新主的後半生,易飛也是知之甚詳。
這位就是後世聞名遐邇的朱三太子,而朱三太子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並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他的為人。一直沒有多少人知道,打著明軍旗號的闖營與西營,漢人最後的抵抗力量,一直堅持到了康熙三年!其中有著無數大漢的熱血男兒前赴後繼的與已經天下十居其九的滿清對抗到底,其中更是有著不少的大明宗室,其中的旁枝更是數不勝數,但是這位朱三太子卻是最為奇葩的。
他每到一地,只要亮出他的身份,別立即有無數的人寧可拋棄所有家產,出錢出力和他一起起事。但是化名為王士元的他,對於復辟大明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透露出身份的原因也是很簡單,他只是想用自己的身份換取一些生活費用。但是一旦歡欣鼓舞的人群想要擁戴他起事時,他總是會飛快的逃走,對這種別人拋家棄子也要為他老朱家拿回江山的事情不僅一點興趣也無,甚至還會對前來勸說他的還打著大明旗幟的官員道‘勿連累於吾!’。
這位朱三太子的步履也是踏遍了大江南北,無論是歡欣鼓舞計程車紳,還是手握重兵的武將願意倒戈相助,他都是隻有一個回答。那就是對這種一心向明的人說不,雖然他覺得自己只是不願意冒險,但是他卻是從來也沒有認識到這種言論對於還在抵抗的人是多麼大的打擊。堂堂烈皇三太子,竟然連一戰的勇氣都無!朱三太子每到一地,不僅沒有振奮人心,反而卻是讓無數的人完全的心灰意冷!
雖然南明的滅亡有著無數的內在因素,但是朱三太子在其中也是不無微功。但是這麼躲了一輩子,甘願一輩子只做一個小民的三太子,雖然一直安享晚年一直到七十餘的朱三太子,但是最後還是沒能逃過他既定的宿命!康熙四十七年,儘管朱三太子已經老的只能拿起柺杖,但是一旦確認拿到的確實是前朝太子,千古一帝康熙也是絲毫不在意三太子只願坐一小民的願望,用‘朱氏雖無謀反之行,未嘗無謀反之心’為罪名直接凌遲處死,其子嗣也是無一得逃,全部被判斬立決!也不知道他臨死之前,是否會悔恨自己一生的逃避?
而如今的‘三太子’卻是絲毫不知道日後自己會如此的奇葩,或者說根本沒有心情去想數十年後之事,如今的他完全被一群將他捧上寶座的人給弄蒙了。八歲的他,雖然身在皇家,但是此時身邊一個親人也無,所見所聞,均是讓他根本未曾見過之事。被京城文武三拜九叩之下送上龍椅之後,看著一眾黑壓壓的人頭,他完全控制不住的驚恐,直接哇哇大哭起來。
但是一個小娃娃根本就無人理會,無論是誰,只要智商正常,一看到易飛不選擇已經十四可以婚配的東宮太子,而是別出心裁的選擇了一個這麼樣的‘少年’天子,都是完全明白易飛的心思。既然只是一個傀儡,那無論他是在上面指點江山還是在哇哇大哭,對於文武百官根本無所區別。
繁瑣的登基大典,也是耗時耗力極巨,就算是以易飛的堅毅也是被不斷的跪天、跪地、跪新皇帝等,一系列的磕頭給弄的疲累不堪,簡直比在戰場上殺十數個來回還要累人。到了最後,易飛甚至都有些懷疑自己是否是未老體先衰,因為他看著那一眾白髮染鬢角的老臣們精神奕奕,似乎完全都不覺得累的模樣,也是開始由衷的懷疑起自己的身體狀況起來。
還好,再長的大典也有結束的時候。更不用說這次顯得極為倉促的傳位大典了,忙了近一天,各項事宜幾乎都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再拜祭過列祖列宗牌位之後,在新皇帝哇哇大哭聲中,文武百官也是依次回到了太和殿,進行大典的最後一道程式,慶祝新皇帝登基。順便也是聽聽他們最為關心的事宜,那就是他們的去向問題。
很快,宣旨太監也是立身於小皇帝身邊,將一封早已經準備好的聖旨緩緩念出。裡面無外乎是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慣例。但是這一次卻也是有所不同,赦免的人甚至包括了已經來北京溜達了一圈的祖大壽等人。至於文武百官,似乎皇帝根本就沒有想過如何處置,根本就沒有赦免的字句,更是沒有什麼的懲罰之類,甚至對於幾個年勢已高,但是卻給了一些執意從頭到尾參加大典的老臣一定數量的賞賜。
見到朝廷這種做派,文武百官都是發自內心的整齊歡呼‘皇上聖明’,既然連罪不可赦的關寧軍都被赦免罪行,而他們中更是有人被賞賜,那想必易飛也是明白法不責重的道理。當終於聽到,百官依舊各留其職之時,所有官員都是無比歡喜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