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山呼謝恩。第二封旨意卻是極短,其中也是毫不出百官預料的對於易飛的極致封賞!為了嘉獎易飛千里勤王的功勞,朝廷也是破例封易飛為晉王!而易飛麾下一眾知名將領也是受封了從國公至伯爵不等的封賞,對於這些封賞,百官都是心知肚明是出自何人之手。但是在易飛如此知情識趣的情況下,百官也是投桃抱梨,並沒有什麼人敢於出來反對。這次朝會只是行賞,旨意宣佈完畢,有感於皇帝哭鬧實在太厲害,也不得不快速的休朝。在散朝之時,易飛面帶笑容,一個個客氣的回應著前來相賀的文武百官,但是心中的殺意卻只是越來越濃烈,這些渣滓,就想多留你們幾天小命吧!
第479章廷議(二合一大章)
如今的太和殿上雖然還是端坐著大明的皇帝,但是誰都看的出來,遠遠立於眾臣之前的晉王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皇。
數聲清脆的鐘聲敲過,每日必行的早朝也是隨之開始。在禮儀太監的高呼聲‘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中,朝會了是開始了。
“臣有本奏!”
易飛不動聲色的站了出來,一看到這個曹操般的人物,聽多了末代皇帝悲慘遭遇的小皇帝也是見了易飛就一個哆嗦,勉強的用昨日被教過無數遍的姿態戰慄的道,“晉王免禮,有何事速速道來。”
“微臣聽聞,此次亂軍之所以能陷城,則是城內有內應的緣故。臣仔細盤查,發現確有此事,如今一干人犯已經全部畫押招認,如何處置還請陛下聖裁!”易飛手持牙笏,無論聲音還是禮儀都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完全是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
“以愛卿之見,當如何處置?”經過數日的練習,小皇帝也是開始象模象樣了,不再是一坐上龍椅便哇哇大哭的模樣,說話之間也是開始條理分明,顯然太上皇崇禎在皇宮沒少教他。
“以臣之見,此輩世受國恩,卻枉顧聖恩。行此大不逆之事,論罪當凌遲之!其家眷男丁充軍,女婦打入官伎坊!如此才可以上平皇家之恨,下安黎民之心!”易飛輕聲的道,但是話語中的堅定也是無人聽不出來。
“大善!朕准奏!”收拾這些人也是崇禎與兄長的願望,小皇帝雖然不是很懂這些人所帶來的危害,但是他也是本能的信任他的父兄,而且這事也是已經提前與他說過,這會兒他自然可以十分對答如流。
“皇上聖明!”易飛也是按照著套路回話,但是卻沒有按照套路行禮退回班內,而是再次奏道,“陛下,北方數省連年大災、戰亂不止,百姓無不痛苦流涕,眾多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困頓不堪,其中更有眾多挺而走險從賊者!臣出身草莽,深知其中淒涼,賣兒粥女,易子而食,各種不忍卒睹之象,望之令人心酸苦悲!陛下乃中興之主,當以天下萬民為赤子。以臣之見,當下令免去北京數省賦稅,再加以賑濟!”
“準!”小皇帝心中糾結,這個父兄並沒有給他說過,但是他卻深知不能拂逆於易飛,當下也是板著臉威嚴的道。
“皇上聖明,天下百姓必然萬眾歸心!”易飛再次行了一禮,正欲開口另奏他事,突然一個極不和諧的聲音也是從官員中傳出,易飛轉頭視之,乃吏部侍郎李逢春,這也是當日崇禎身後十數官員之一。
“晉王之意,下官卻是不敢苟同!若是朝廷減免賦稅,那軍餉、百官俸祿該取之何處?”
“本王正要上奏,所奏之事正好是解決此事之法。”易飛冷冷的掃了李逢春一眼,這個李逢春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只是崇禎最後關頭才給予他現在之職,堪稱大明碩果僅存的忠良之臣之一了。
“陛下,商賈不事生產,不能為這世間添一針一線、一磚一瓦。但是商賈之輩,卻往往是家產萬貫,揮金如土,似這般毫無用處之輩,國朝卻是不收取任何賦稅,委實是蓄養罷了。我朝太祖高皇帝曾立下規矩,商人抽稅三十及一,還請皇上能夠恢復祖法,以正天下視聽!”易飛當然不真的這樣認為商人,但是對於這些商人不收稅,易飛還真覺得崇禎是個十足的白痴。
不過,易飛這話倒確實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商人的看法,甚至連李逢春也是無法反駁。但是李逢春卻是也不能明著去反對朱元璋的政策,否則那就不是反駁易飛了,而是反對明太祖了。
“太祖高皇帝確實定過這種律法,但是歷代聖上仁慈待民,不願與民爭利,這才將這條荼毒士民的律法廢除。晉王此言可是要公然與我大明曆代聖皇為敵麼?”李逢春當然不肯示弱,不僅是他,所有文武百官都是十分的咽不下這口氣,畢竟這個時代商人幾乎後面都有官員的影子,易飛要向這些人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