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1 / 5)

小說:澳洲史 作者:花旗

提出該法案的真正目的是打擊工黨,在工黨內部製造混亂。工黨領袖奇夫利

和伊瓦特藉口維護工黨的統一不敢與法案制定者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竟然

說服本黨決策會議提出一個修正案。這時工黨內部出現反共的工業集團,該

集團堅決支援孟席斯的反共法案。奇夫利等人怕大選時喪失天主教徒和工業

集團的支援,竟然放棄了他們自己提出的修正案。這樣,國會順利地透過了

“解散共產黨法案”。

10 月19 日,共產黨中央和10 個工會向高等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判明“解

散共產黨法案”違犯憲法,宣佈無效。海岸工會還要求伊瓦特作為律師為他

們出庭辯護,作為著名法學家的伊瓦特慨然應允。伊瓦特的承允在澳大利亞

引起極大的反應。民主派十分高興,這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律師可以再次為國

內民主自由而辯護了。

經過幾個月的鬥爭,1951 年3 月9 日,高等法院以6 票對1 票否決了孟

席斯的法案,法院公正地做出了“解散共產黨法案”完全不符合憲法的裁決。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約翰·賴薩姆不同意這個裁決,但大法官仍堅持認為儘管

發生了朝鮮戰爭,但是澳大利亞並未處於戰爭狀態,不能任意解散政黨。

孟席斯在高等法院做出裁決後僅幾天就要求解散兩院舉行大選。4 月28

日進行大選。自由黨和鄉村黨再次獲勝,在眾議院中,兩黨得席位69 個,工

黨得52 個;在參議院中兩黨32 席位對工黨28 席位。新上任的孟席斯在7

月份提出了“憲法修正案”,其目的是透過修改憲法使國會可再次透過解散

共產黨的法案。這一政治舉動立即加劇了國內左右兩派的激烈鬥爭。根據憲

法,採取這樣重大措施必須舉行公民投票。1951 年9 月22 日被確定為舉行

公民投票決定修改憲法的日子。一些政黨和社會團體,甚至家庭對這一問題

進行了大辯論,因各自的立場不同發生了分歧和爭吵,從而形成相互對立的

兩種觀點。工黨內的右派,甚至比孟席斯總理更迫切投支援票,而絕大多數

工黨黨員和伊瓦特一起掀起了投反對票運動。不少自由黨黨員及其追隨者也

積極參於投反對票的活動。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藝術家、作家、

教師、教授及其他人士,平日根本不參加政治活動,現在也行動起來,大聲

疾呼要保衛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9 月22 日如期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果是,

投反對票的為237 萬人,投贊成票的為231。8 萬人,從而粉碎了孟席斯政府

解散共產黨的圖謀。

二、彼得洛夫案件

1954 年4 月13 日晚8 點正,即第13 屆國會臨近結束時,孟席斯總理戲

劇性地向國會宣佈,蘇聯駐堪培拉大使館三等秘書甫拉基米爾·彼得洛夫自

己承認是蘇聯克格勃特務,已和澳大利亞國家情報機構聯絡,要求給予政治

避難。孟席斯還說,彼得洛夫隨身帶有有關蘇聯在澳間諜網的檔案,檔案牽

涉到一些澳大利亞公民。這一下子震驚了國會。但國會議員第二天就要離開

去進行競選活動,沒有時間辯論此事了。

令人驚異的是,在國外,如在英國、美國或其他國家,外國間諜背叛要

求政治避難通常是保密的,以免發生意外。相反,澳政府總理卻公開宣佈此

事,並立即委派一個委員會調查此事,即最大限度公開彼得洛夫案件,此其

一。其二,這時全國大選已確定在5 月29 日,即公佈此事在大選前夕,其目

的顯然是打擊作為在野黨的工黨,事實也是這樣的。5 月29 日的大選的結果,

以工黨的失敗而結束。

4 月20 日,彼得洛夫的妻子乘飛機從悉尼飛往達爾文港,在途中,澳大

利亞一位保安人員和一位蘇聯外交官對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最後,她也

被迫要求政治避難。

皇家調查委員會由三名法官組成,負責調查彼得洛夫間諜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