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伴舞。他們的舞蹈類似澳洲大陸上的。還有歌唱狩獵和戰爭的歌曲。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塔斯馬尼亞人創造自己的文化,儘管是原始文化。
第三節建國後澳大利亞多元的民族文化
一、二戰前的文學藝術
隨著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出現,澳大利亞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自1901
年建國到70 年代,澳大利亞使自己的文化逐步完善和繁榮起來,這反映了澳
大利亞民族國家的成熟程度。建國初期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就是這種民族文
化完善和繁榮的最初階段。
這一歷史時期(1901—1939 )文化上的最大成就是音樂、繪畫和文學。
以音樂言,逐步擺脫了英國的控制與壟斷,向民族化、即澳大利亞化方向邁
進。如1906 年,音樂家艾伯特·齊爾門組織了墨爾本交響樂隊;1908 年另
一個著名音樂家W·A ·奧查德領導建立了悉尼交響樂隊;1916 年,為了培養
本民族音樂家建立了新南威爾士音樂學院,該院於1923 年建立了管絃樂隊。
這幾件事充分表明,澳大利亞的民族音樂正在逐步形成。在聲樂方面,這時
出現了像內莉亞·梅爾夫人(1861—1931 )這樣在國際上有極大聲譽的歌唱
家。她是第一個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花腔抒情女高音歌唱家,為澳大利亞爭
得極大榮譽。
在繪畫藝術上也像音樂一樣出現了民族化的發展趨勢,並有新的突破。
這主要表現在海德爾堡客觀印象派的作品上,屬於這一派的畫家有羅伯茨、
斯特利敦、麥克庫賓和庫德爾等,他們的作品被視為澳大利亞風景畫的典型。
帕特遜是另一位澳大利亞大畫家,他的風景畫是以浪漫主義風格而著名。
這裡應著重介紹一下土著黑人出身的大畫家艾伯特·納馬特傑拉。1902
年,他生於澳大利亞中部地區的一個名為格爾曼斯堡教會區。青年時期,他
充當過牧場工人、零工。1934 年,納馬特傑拉因參觀一次畫展而決心從事繪
畫藝術,拜土著畫師雷克斯·巴特比為師。他學藝後,很快表現出繪畫的天
才。納馬特傑拉善畫風景畫與骨炭赭石畫。1938 年,他開始舉行畫展,十年
內連續舉行畫展10 次,從而名聲大振,引起藝術界重視,授與他以繪畫藝術
院士稱號,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最傑出的風景畫大師。他的作品被收藏在墨爾
本國家繪畫展覽館裡,視為瑰寶。但令人無法容忍的是作為藝術大師的納馬
特傑拉卻不能去觀看自己的畫展,因為種族主義瀰漫的澳大利亞禁止土著黑
人進入大城市。在他的影響和精心培育下出現了一大批土著畫家,從而形成
了“格爾曼斯堡繪畫學派”。在這批畫家中有他的三個兒子:伊諾斯·納馬
特傑拉、奧斯卡·納馬特傑拉和埃瓦爾德·納馬特傑拉。格爾曼斯堡學派的
出現是澳大利亞藝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文學上,在這一時期也是人才輩出。首屈一指的仍是亨利·勞遜、約瑟
夫·弗菲、布倫南和奧多德這些名家。亨利·勞遜(1867—1922 )出生在新
南威爾士,父親是挪威人,金礦探礦員,母親是澳大利亞人。他受的教育不
多,20 歲開始工作,給悉尼《新聞公報》寫小說和詩歌。1900 年去倫敦,在
那裡他受到奚落和傷害,在憤怒和抱怨中逐漸變成聾子。從此以後更熱愛祖
國和同情弱者,並把自己這種感情傾瀉到他的作品中去。勞遜的作品很多,
小說有《父親的伴侶》、《牲畜販子的妻子》、《黑暗中的孩子和外國父親》、
《喬·威爾遜》。他發表了許多詩,並出版了詩集,著名的詩有《共和國之
歌》、《大街上的面孔》和《喬·威爾遜及其同伴》。一般認為,勞遜是澳
大利亞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不論是小說還是詩歌都著意刻畫工人及其
他勞動者形象。約瑟夫·弗菲是和勞遜齊名的小說家,1903 年出版了他的長
篇小說《如此一生》,這是他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