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作,該小說對後世影響很大。海倫·辛
普森是20 年代女小說作家,她的《瑪洪尼》三部曲最為有名。她在這部宏偉
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了亨利·韓德爾·理查遜這個人物,在人民群眾中有很大
影響。此外還有一些有影響的小說,如卡薩琳·蘇桑娜·普利查德的《幹活
的公牛》、《庫爾納都》以及納德·愛爾德肖的《建起了一所房子》等,此
外,女作家巴巴拉·貝思頓(1862—1929 )的《鄉野素描》(1902 )和幽默
小說作家阿瑟·霍伊·戴維斯的《在我們選領的土地上》短篇小說集,其中
這一篇《在我們選領的土地上》1939 年被拍成電影,以上都是很有感染力的
作品。
詩歌方面,在這一歷史時期雖然出現了許多新秀,但成果最多和影響最
大的還是大詩人布倫南和奧多德。克里斯托弗·約翰·布倫南於1870 年生於
悉尼,幼年在天主教學校受教育,後在悉尼大學攻讀古典文學和哲學,畢業
後留學德國。回國後在悉尼大學執教,任副教授,講授德語和比較文學。發
表詩作很多,收集在《布倫南詩集》中的有名詩《利麗絲》和《徘徊者:1902
——》。伯納德·帕特里克·奧多德(1866—1953 )出版過多卷本的詩集,
著名的詩有《有邊界的自治領》(1907 )和《叢林》(1909 ),此外還發表
許多關於詩歌的論文。
20 年代出現的新秀詩人中,著名的有麥克雷、斯萊瑟、威爾莫特等。新
詩作品中以斯萊瑟的《在雷恩灣的牧羊神》和威爾莫特的《墨爾本頌》最為
有名。1923 年,“幻影”出版社出版了《澳大利亞詩集》、其中包括布倫南
和麥克雷的作品。這是一部集詩歌之大成的著作。20 年代詩歌有許多突破,
詩作中充滿了對美的追求,同時也充滿了對大戰的苦悶與痛苦。
劇作方面也有新的成就,主要代表人物是劇作家羅伊·雷內(1883——
1954 )。他15 歲開始粉墨登場,後在悉尼國家劇院演喜劇成名,是澳大利亞
最著名的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他塑造了許多澳大利亞人物的典型。雷內的
劇作《麥卡基的公寓》是最負盛名的佳作。
二、二戰後的文學藝術成就
二戰後的年代是澳大利亞文化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時代。作為澳大利亞民
族文化來說,是日趨成熟和繁榮的時期。這是與其經濟日益發達,政治日趨
成熟相適應的。作為觀念上的文化是政治和經濟在觀念上的反映。這一時期
文化是承續澳大利亞以前的文化,同時又是對戰後年代的文化的啟迪。
在戰後的二十餘年中,澳大利亞文學藝術有了巨大發展,出現了文藝創
作與文藝批評的繁榮景象。小說有伊利克·拉姆伯特的《兩萬個賊》和《老
兵》,都是以戰爭(二戰)為題材的。《兩萬個賊》著意描寫了北非沙漠的
戰爭,而《老兵》是描寫新幾內亞抗日戰爭的。又如大衛·弗萊斯特的《最
後的藍海》,也是描寫戰爭的。除這兩位作家外,還有一大批著名小說作家:
湯姆·韓哲福德、愛利諾爾·達克以及前面提到的普利查德等。他們描寫戰
爭的小說都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戰爭。戰時寫的那些小說,大部分是在戰後年
代出版的。
作為這個時代最著名的文學家要算懷特了。帕特里克·維克多·馬丁戴
爾·懷特,1912 年5 月28 日生於倫敦,1933 年進劍橋大學學習,1935 年獲
學士學位,後到澳大利亞。1939 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快活谷》,以後陸續發
表著作,如《生與死》(1941 年)、《姑母的故事》(1948 )、《人樹》(1955 )。
《快活谷》和《人樹》均獲澳大利亞文學學會金質獎章,1957 年出版的《沃
斯》一書是一部最暢銷的小說。1961 年懷特出版了《四輪馬車的乘客》,1973
年出版了《暴風的眼》兩部長篇小說。同年獲得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