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對
罷工工人,畜牧業聯合會和船主協會聯合成全澳僱主聯合會,其總部設在悉
尼市商會。這樣,罷工鬥爭就成了僱主與工人間的一場較量。為了聲援海員
——碼頭工人大罷工,煤礦工人和剪毛工人亦舉行罷工。罷工高潮時,全澳
有5 萬工人參加罷工,僅新南威爾士參加罷工的剪毛工人就有1。6 萬人。各
殖民區工人以及英國工人紛紛起來聲援,並寄來金錢。新南威爾士工人保衛
委員會曾收到3。7 萬英鎊的匯款,其中4000 英鎊是英國工人階級匯寄的。又
如維多利亞工人保衛委員會也曾收到3。5 萬英鎊的鉅額匯款。
但這次海員和剪毛工人大罷工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有二:①資產階
級的破壞。他們利用報刊大肆攻擊罷工者;還籌集資金來破壞罷工,如一個
牧場主捐獻5 萬英鎊作為打擊工人的基金。此外,船主和牧場主僱傭大批非
工會會員來頂替罷工工人,並提供他們免費乘車證,甚至用步槍和手槍武裝
他們。②因長期罷工,工人及其家屬斷絕了生活來源,援助基金又是杯水車
薪無濟於事,為了生活只好停止罷工。
這次大罷工雖然失敗了,但卻極大地鍛鍊了無產階級,並且顯示出了無
產階級的偉大力量。
在工會運動和罷工鬥爭的基礎上,各殖民區都建立了工黨。1891 年4 月
舉行了第七屆澳大利亞殖民區區際工人代表會議,會上決定在全澳工人中進
行組織工作。新南威爾士首先行動起來,悉尼職工理事會發起建立工黨選舉
同盟。選舉同盟的綱領既具有激進民主派的特點,也具有工聯主義的傾向,
規定凡贊成同盟綱領並繳納會費的人便成為工黨黨員。新南威爾士的工黨建
立後,各地陸續建立了許多支部,並在此基礎上又建立了中央委員會。工黨
在1891 年大選中獲得了36 個席位,成為新南威爾士主要政黨。
1893 年,澳大利亞工人聯合會昆士蘭分會透過了一個“戰鬥綱領”,其
政策和方針雷同於新南威爾士工黨,並在同年以工黨的名義進行大選時獲得
了16 個席位,昆士蘭工黨亦建立起來。在90 年代,維多利亞、塔斯馬尼亞、
南澳和西澳都相繼建立了工黨組織。1901 年各州工黨組織進行了大聯合,從
而建立起統一的澳大利亞工黨。澳大利亞工黨的出現是澳大利亞工人運動發
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民族獨立運動和統一運動的必然結果,反
過來又推動了運動的向前發展。
二、民族統一國家建立的曲折道路
澳大利亞形成民族國家的條件早在19 世紀70—80 年代就已具備了,但
是到1900—1901 年才正式建立了民族國家。這說明澳大利亞民族國家形成經
歷了一條曲折的道路。
19 世紀60 年代就已形成了七大殖民區。它們有三個顯著特點:1。 都是
英屬殖民地,其語言、文化、習俗、居民均相同;2。 七大殖民區各有自己的
政府、立法機構和法律,彼此互不隸屬,政治地位平等;3。 經濟上發展不平
衡,一般說來,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殖民區發達,其餘落後,尤其是西澳
和澳北區更為落後。前一個特點有利於國家的獨立與統一,後兩個特點不利
於國家的統一。殖民區的這種狀況就決定了國家統一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
順,而是曲折的。
在澳大利亞民族國家形成的征途中要完成兩項任務:獨立與統一。所謂
“獨立”是指擺脫英國的控制,成為獨立國家。所謂“統一”是指使七大殖
民區聯合為一個整體,建立中央政府,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完成這兩項任
務,困難之一是英國資產階級不願意看到一個獨立與統一的新澳大利亞的出
現,因為英國資產階級所需要的澳大利亞不是獨立國家,而是移民殖民地,
是一個永久性的殖民地。英國資產階級這種願望充分體現在1891 年6 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