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亞參議員斯·斯密為駐巴布亞副總督。迪金
表示異議,並於1908 年11 月委派胡伯特·墨累為副總督。迪金給他的工作
指示是:“巴布亞是首先屬於巴布亞人的。”聯邦議會決定,每年提供兩萬
英鎊作為行政經費。
在新赫布里底群島問題上,也反映了澳英關係的演變。該群島位於新喀
裡多尼亞東北約600—700 公里處。19 世紀40 年代後,尤其是60 年代後,
昆士蘭的黑人販子在這裡獵尋喀納喀人,並將其運回昆士蘭發展種植園經
濟。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傳教士也到那裡傳教。澳大利亞勃恩斯·菲利浦公司
在那裡經營幹椰子肉、檀香木及其他產品。與此同時,法國人也侵入該島。
出於軍事戰略和商業上的原因,澳大利亞非常害怕法國佔領它,因此強烈要
求英國去佔領。例如,迪金作為維多利亞殖民區的代表在帝國會議上發言要
求母國立即佔領。英國當時忙於瓜分非洲而無暇顧及,於1887 年,英法兩國
就新赫裡底群島達成協議,兩國海軍聯合維持該島秩序,誰也不去佔領。1906
年,英法簽訂了共同管轄條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得知後十分惱怒,但除抗
議外,別無它法。在新赫布里底群島的英法居民稱該島為“英法魔鬼區”。
聯邦政府根據這些經驗感到,應和英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派一位代
表常駐倫敦,把澳大利亞政府的觀點及時轉達給帝國政府,並對其施加影響。
1901 年以前,每一個殖民區都委派一個代表常駐英國,作為總督的代表。聯
邦建立後,這些大使性的代表作為各州的代表仍留在倫敦,但聯邦沒有這樣
的代表。1909 年9 月,迪金聯合政府決定派遣澳大利亞自由貿易派領袖雷德
作為聯邦常駐英國的外交代表,稱之為高階專員。高階專員享有大使的一切
外交權力。這表明澳英關係有了新的發展。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
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外交問題,那是二戰期間的事。
第四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澳大利亞
一、大戰初期的澳大利亞
1914 年6 月,澳大利亞自由黨政府下臺,總督宣佈解散議會重新大選。
這時,戰爭的烏雲已經佈滿世界的上空了。6 月28 日發生了奧地利皇太子、
軍國主義分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事件。7 月28 日,奧地利向塞爾維亞
發出最後通牒,7 月30 日,俄國宣佈總動員。世界的政治形勢的急劇變化,
必然影響到澳大利亞的政局。工黨領袖費舍就戰爭發表談話,他說:“澳大
利亞堅決地站在祖國(指英國—引者)一邊,協助她,支援她,直至戰鬥到
最後一個人和最後一個先令。”8 月4 日,德軍侵入比利時,同日,英對德
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德奧意為一方,英法俄為另一方。
8 月3 日,看守政府總理約瑟夫·庫克代表政府宣佈在戰爭期間,澳大
利亞的海軍交由英國海軍部指揮,並準備戰爭一開始就提供2 萬遠征軍。
1914 年8 月4 日午夜,倫敦向所有的自治領發出了電報,宣佈了英帝國
向德意志帝國宣戰的事,澳大利亞立刻做出了堅決的反應,當即對同盟國宣
戰。8 月5 日下午,庫克總理在墨爾本辦公室召集報界代表宣佈:“我已收
到帝國政府發來的如下電文:同德國的戰爭已經爆發。”澳大利亞舉國上下
一致表示,同意給母國和其他盟邦以無條件援助。出乎意料的是,一貫持反
英立場的澳籍愛爾蘭人也表示支援英國對德戰爭。工黨亦表示支援母國進行
反德戰爭,其領袖休斯說道:“一個團結一致的民族正在迎上我們歷史上最
嚴重的危機。”澳大利亞各黨在參戰問題上沒有真正的分歧。全國各在野黨
派紛紛表示願全力支援母國,如新南威爾士州自由黨領袖雷德向該州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