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3 / 4)

小說:澳洲史 作者:花旗

歷史上第一次在眾議院出現一個黨擁有多數席位而出面組閣。安德

魯·費舍(Andrew Fisher) 1862年生,礦工出身,蘇格蘭人,1885年移居

到昆士蘭,仍從事採煤工作,不久被選為礦工聯合會委員,1893年又被選為

昆士蘭議會議員,在1904年華森短命內閣中曾任鐵路與公共工程部秘書。聯

邦成立後他被選為聯邦國會議員。費舍是自學成才,他閱讀過不少有關政治

學和經濟學的著作。華森退休後,他越過休斯而被黨內同僚推選為黨的領袖。

他出任總理兼財政部長,並得到全黨的信任。

工黨執政後採取了一系列新政策,政績顯著。費舍透過了關於新首都地

點的法案,確定了在悉尼西南有190英里的畜牧業中心—堪培拉作為新首都

的所在地。工黨政府採納了美國建築師沃爾特·伯利·格里芬設計的方案,

因為該方案著重於美麗、壯觀、豪華。為維護未來首都的良好社會風氣,還

宣佈不準在那裡銷售烈酒。

費舍在執政期間,象迪金一樣為國家法制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政府

透過並頒佈了建立聯邦銀行法案、土地稅法案、建立澳北行政區法案、母親

分娩補貼法案,等等。其中建立澳北區法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根據這一

法案,聯邦政府從南澳大利亞手中接管了這一擁有10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

區,另設立一行政區,這對鞏固北部國防和開發這一地區有重要意義。因為

直到1911年建立行政區時,澳北區人口僅兩萬餘,其中土人1。8萬人左右,

歐洲人3310人。白人多系農場主、牧場主和採礦人員。

1913年5月進行中期選舉,自由黨以一席之差,在眾議院居於多數,但

在參議院中卻居少數,因而自由黨新領袖庫克上臺執政。1914年6月,自由

黨內閣在兩院中提出關於取消工會會員在政府機關中優先錄用法案被否決,

因而倒臺。總督根據憲法宣佈解散兩院,重新大選。但恰在這時第一次世界

大戰爆發了,澳大利亞立即被捲進戰爭旋渦,國內政局也因而發生了急劇的

變化。

四、大戰前的澳英關係的演變

澳大利亞的外交和國防是受英國控制的。一般說來,在1918 年以前,澳

大利亞同其他國家的關係都要經過英國來處理。但是,不應忽視,自建國以

來,澳大利亞歷屆政府力圖在外交上有自己的獨立要求,而這種要求日益增

強。因而,澳英關係自這時起有了一定的變化。

進入20 世紀後,南太平洋的政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日本的崛起,德、

法、美三列強積極插足南太平洋,相繼佔領一些島嶼。這些變化打破了太平

洋原來的力量均勢。迪金政府首先關注這些變化,因此違反慣例,他直接同

有關國家談判。例如,1904 年和1905 年,迪金親自同日本駐澳總領事就《限

制移民入境法案》和有關日本國民申請進入澳大利亞等問題進行談判。這是

澳英關係在外交方面發生變化的開端。澳大利亞的民族主義情緒,尤其是工

黨和澳籍愛爾蘭人的反英情緒在促使澳大利亞取得某些外交權力方面起了重

大作用。澳大利亞推行的“白澳政策”一向不為英國所贊成,英國殖民部多

次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施加壓力令其放棄,但始終未使澳政府改弦更轍,只

是在某些做法上有所變更。

澳大利亞在帝國內部的獨立地位,或澳英關係的另一重要變化表現在英

國宣佈把新幾內亞的行政權轉交給它管理。1901 年11 月,澳大利亞國會通

過一項法案,法案主張聯邦政府負起對世界落後殖民地的管理責任。1902 年

3 月,英國宣佈把新幾內亞的行政管理權轉交給澳大利亞。1906 年,新幾內

亞更名為巴布亞。澳大利亞在帝國中的地位因此而顯著地提高了。

在任命巴布亞行政長官問題上,迪金受到來自工黨極大壓力。工黨要求

派本黨工人問題專家、西澳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