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2 / 4)

小說:諸夏 作者:鼕鼕

惜任何代價,任何手段!”

徐元道:“是!老闆!南洋必須只有一個聲音,一個領袖,一種思想。我會做到的。”

點點頭。陳曉奇又問恭郎:“你剛回來沒多久,我就把你派出去了。有沒有什麼想法?”

恭郎俊俏的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回答道:“報告老闆!沒什麼想法!只要能讓我隨便的飛,在那裡都一樣!”

陳曉奇笑道:“那行!反正在那片地方對你們有威脅的勢力不多,你們自己多加小心就是了。”末了,他用力的拍拍恭郎的肩膀,道,“無論如何,好好活著回來,否則我沒法跟六哥交代,他很在意你。”

1928年10月,一艘萬噸集裝箱貨輪和往常一樣從青島港出發,駛往東南亞各地,他首先要在新加坡卸貨,然後到位於婆羅洲的坤甸港略加修整,再到雅加達裝載了貨物返回青島,完成一次航行運輸。

只不過這一次的運輸物品中,多了八百個不可見光地人,二十架被拆成大零件地戰鬥機,一批彈藥武器裝備,還有大宗的機械裝置,他們地用途,無人知曉。

同月,山東中醫協會向全國出版了一整套的中醫相關書籍,包括非常通俗易懂的《中國醫學發展史》,《中醫基本理論》,《中醫典籍速讀》,《中醫自學入門》,《中醫家庭保健手冊》,《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以及中醫兒科、婦科、骨科、推拿、針灸、急救、養生等等一系列叢書,將中醫的各個方面用最為平實的話語分門別類的展現出來,總數達二十餘種,全部都用橫排標點斷句的印刷方式,分成單行本、集合、精裝收藏版等等多種樣式,面向全國發行。價格非常低廉!

經過積分有影響的報紙和電臺每天定期播發的專題講座板塊,以及報紙上那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直白描述,普通老百姓很容易就能弄明白自己身邊觸手可得地一些東西的醫學功用和療效,而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小病小災,又可以很簡單很廉價的就治療得當,這項活動推出的口號,就是“讓所有的人小病不求人,大病不糊塗”。

手冊中,除了將每一種病的一些簡單成因和發病原理講解一番,還給出了治療一般的預期時間和藥物的大約成本。令每一個人都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治病要花多少錢,避免老百姓被無良醫生給坑害詐騙錢財。

其中一些四季養生地常識,更印刷成十幾頁紙的小冊子,透過齊魯商會在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免費發放,並在一些駐辦點請人專門朗讀講解,並邀請當地的名醫當街坐堂提供解答,免費給老百姓說明白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

在這些小冊子中,刻意的淡化了往常大夫們專門用來顯示自己水平高深、造詣高杆的五行八卦知識,這些中醫必備、但是病人根本都聽不懂的事情。在這些專門寫給老百姓看的東西里面是不太講地,因為講了之後老百姓不但聽不懂反倒覺得麻煩,繼而敬而遠之,這就是中醫被人詬病的很大原因之一。

避開這些神秘莫測的大道理之後,普通人對於自己的病痛就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說起來也分外地容易,所以對於治療疾病就沒有什麼神秘感,隨之的恐懼感也就減少,這種情緒上的穩定坦然對於恢復治療的效果自然也有加成作用,看起來效果好得多。

這樣的舉動,自然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此時的南京國民政府裡面,以汪精衛和餘雲岫一般人正在加班加點地謀劃廢除中醫的行動,一些風聲透過不同的渠道放了出來,隱隱約約的又要重新拾起十五年前汪大燮等人未竟的事業的意思。

這裡頭,特別是餘雲岫這個人,他本身是章太炎的學生,章太炎的老師俞樾,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來“廢除中醫”的有影響力地儒學大師,起因不過是因為他的老婆得病沒治好死了。他就將一腔怨氣發在中國醫學身上,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醫”這個詞卻是從俞樾才開始正式確立命名的。

俞樾這個人自然沒有中國古人學者的那種“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胸懷和修為,所有的也只是明清以來的儒學修為而已,對於中醫幾乎是一竅不通,所以有生之年,他也只是幹吼“滅絕中醫”,卻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餘雲岫這個徒孫就不一樣了,這個人留學過日本,學的又是西醫。本身作為章太炎的弟子國學功底深厚。所以分析批駁古典典籍看起來很像是一回事。他學西醫水平倒不怎麼樣(實際上西醫真正有大地話語權和真正完善醫學理論系統還要在五十年代後),在上海開診所。限於當時西方醫學地稚嫩簡陋,有沒有抗生素這種“大殺器”在手,可以說收效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